面对行业变革 泰达汽车论坛给出“解题思路”
■ 中国工业报 马 艳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能源转型、气候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相互交织,在数字化、电动化赋能下,汽车的能源动力、生产制造和消费使用方式全面重塑,新的产业竞争关系正在加速形成。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汽车行业应做出哪些变革?产业政策下一步的走向如何?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来提升竞争力?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泰达)国际论坛上 (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或许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一些 “解题思路”。 五部门为产业发展支招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的汽车行业主管领导,为行业发展提供权威政策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将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依法依规加强窗口指导,严格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和新生生产基地条件,加强违规项目清理整治,大力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分析,要加快大功率充电、制氢、运氢、加氢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表示,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等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动监管制度试点,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配套的技术指南等文件,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提出,要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落实稳经济 “一揽子”措施,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努力实现汽车产销全年稳定增长。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表示,要充分利用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汽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和贸易要素集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 数字化创新拓展新发展空间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如何进行数字化创新也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周治平认为,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大背景下,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定义产品成为趋势,数字化创新将贯穿于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中,数字赋能下的研发、制造、供应、销售、服务将催生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结合技术跃迁、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急需加快数字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新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绿色出行等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体验和服务。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提出,当前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正在加速,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备受考验。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但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硬件芯片到软件操作系统和云计算等,更加依赖以整车企业为首的产业链企业高强度研发投入。仅靠头部企业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尤其是目前新能源车企普遍处于战略亏损的关键期,建议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打造引领科技创新的龙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指出,要坚持数字化升级,推动汽车产业由机械驱动向算力驱动转型。以硬件加软件相互赋能的模式提升智能汽车算力,在产品端大力发展高算力车规级芯片,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软件算法推动汽车产品智能化升级。 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代表,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认为,技术驱动下,车云一体化将为汽车企业不断提升生产力;市场驱动下,数字化工具将不断刷新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产业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数字化连接将为汽车企业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线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 (2021年)》显示,汽车行驶阶段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以一氧化碳 (CO)、氮氧化物 (NOx)、碳氢化合物 (HC)以及颗粒物 (PM)为主超过90%,汽车尾气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面对日益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汽车产业亟需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变革之路。 刘炳江表示,过去十年,我国在机动车排放治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当前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尚不稳定,汽车污染排放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新车、在用车达标排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强化标准治理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场景应用,促进重点领域运输良性发展;强化环境监管,促进全链条、全环节的节能降碳;强化技术研发。“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认真抓好在车、油、路、企四方面协同配置,做到 ‘四强化’。一是强化标准治理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场景应用,促进重点领域运输良性发展;三是强化环境监管,促进全链条、全环节的节能降碳;四是强化技术研发,促进目标。”刘炳江说道。 除了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企业的实践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不少车企已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 “路线图”。广汽集团2021年发布GLASS绿净计划,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产品研发环节,广汽将进一步提高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及节能车占比。在生产制造领域,广汽埃安的工厂将率先于2023年实现零碳排放,同时还将通过整车厂的有效迁移,按照规划,打造绿色供应链。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则依托MEB平台,推出大众品牌 ID.4CROZZ、ID.6CROZZ、奥迪品牌Q4e-tron等多款纯电动车型。未来,一汽-大众将会向市场投放更多智能、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通过电池闭环路径和标准电芯,实现95%的电池资源回收率与单车碳排量减少1吨的环保目标,全面提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保水平与经济性。 北汽集团在今年6月15日,发布了“BLUE卫蓝计划”及双碳行动方案,开展产品降碳,技术降碳、制造降碳、集团生态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乘用车、商用车全面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打造全系列绿色低碳产品。力争到2025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产品全面脱碳,成为蓝色星球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表示,北汽集团将继续以 “BLUE卫蓝计划”为引擎,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助力京津冀商用车全面新能源化,打造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为实现国家 “双碳”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