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视点 我国医药储备制度亟待完善
■ 赛迪智库消费品工业研究所 代晓霞 徐阳阳 曹慧莉 目前,我国医药储备资金、品种、数量、形式、调配及信息沟通机制都不尽完善,且缺乏对医药储备物流运输保障及剩余医疗物资收回的规定。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为避免防疫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我国应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 一是完善储备形式。建立实物储备、资金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储备形式,提高医药储备的前瞻性。如对于使用量较小,但突发疫情急需的品种,可采用储备适量成品,并通过定点生产、合同储备、生产储备等方式建立生产线或原料的能力储备,保证突发事件后能够按照需求大规模迅速扩产、转产应急物资。 二是增加应急医疗物资常态储备。全面规范基本医药储备、供应和应急保障环节,建立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短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定点生产和常态储备制度,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管理系统,有效预防和及时消除因市场失灵引起的基本医药物资市场供应短缺。 三是加强医药储备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医药储备及应急信息系统,加强相关应用标准体系的制定、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网络系统的完善;建立健全完备的医药物资科研、生产、储备、调拨等信息的数据库,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加强两级储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满足医药储备调用指挥的需求。 四是建立对储备企业的补偿机制。适当增加对常态下承储单位的仓储费、保管费、养护费、运行费、人工、损耗、减值损失、调拨等费用的补偿。同时,制定国家兜底收购突发事件后的过剩产能的政策,通过 “市场化采购”+“补贴”等措施,建立市场调节机制,促进过剩产能有序稳定转化。 五是加强医药储备监管。储备资金采取企业向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补偿的方式,以提高对储备资金的有效监管,降低企业因经营问题不能按要求履行储备职能的风险;加大对承储企业的监控,在承储企业间建立协同信息平台,并与国家医药储备总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以便主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和监控企业日常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储量的动态信息。 六是健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分级应急预案。提升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联动,确保应急研发、审批等环节运转高效,信息传递及时通畅,物资调配合理,应急药品的供应充足。制定特殊药品和医疗器械有条件储备和应急使用的国家机制。对于应急急需产品采用应急审批机制、容缺审批机制等绿色通道审批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