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平湖
受疫情催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出现井喷,保健品行业也迎来了一波新的增长。这种势头虽然让人欣喜,但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却仍然忧心忡忡,在他看来,如果2018年是拐点来临的话,2019年就是 “难”,2020年是 “熬”。
一直以来,保健品行业 “并不太平”,不断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2018年底由丁香医生揭批天津权健事件而引发的全国性保健品市场百日整治行动,将保健品行业放在监管的显微镜下,市场营收下降30%。中国保健品行业真的进入了 “拐点”,到了 “难”和 “熬”的时代了吗?
四面楚歌,保健品行业人人喊打
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品问题,有些不法商家或将保健品冒充药品,或将保健品加入违禁成分,或产品名不符实。二是管理问题,有些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使未获批准的保健产品上市。三是广告问题,企业通过夸大、虚假或违法违规广告进行产品宣传。四是营销问题,企业采用各种非正常手段营销,涉嫌欺诈。
除了行业自身的痼疾之外,消费者对于国内保健品市场总体评价 “不太满意”,因消费者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对保健功能造成抵消或削弱;消费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在产品有效率之外,也被当成保健品的问题而遭到质疑。
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于保健品行业的整治力度空前,保健品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过的危机感。
舆论危机。伴随着保健品市场的一些问题,真假信息充斥各路媒体,谣言四起。虽然很多消息最终被核实为谣言,但往往已经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产业危机。负面舆论直接冲击产业发展,阻断资本进入,萎缩产业体量。许多企业难以维续,或转型,或贱卖,或收缩。员工减裁,人才流失,研发停滞,产业背负着重压运行。
形象危机。因为市场始终存在着消费欺诈、制假售假等问题,保健品及其企业形象已经被严重污名化。很多消费者一提到保健品,就认为是 “骗人的东西”;一说到保健品行业,就认为是 “欺诈公司”;年轻人求职不进保健品行业,促使其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名誉不断滑落。
信任危机。在消费者的埋怨声中,行业的信任度难以提高,保健品及其行业被孤立和边缘化,行业发展步履沉重,寸步难行。从 “权健案”到 “百日整治”,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几乎陷入沉沦。
最严监管,巨人戴着镣铐起舞
中国的保健品产业从礼品、奢侈品、高档消费品亮相,逐步走向大众,走向平民。随着中国人的腰包鼓起来,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保健品产业渐渐形成基本格局,产品开始分类分级,形成高中低不同档次。现在,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上,从一般营养品到特殊功能保健品,应有尽有,规模越来越大,需求不断升级。
近年来,中国的保健品年营收已越过4000亿元大关,成为世界保健品大国。这既是一个良好的健康指数,也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文明进步、民生提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的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保健品作为维护健康的辅助手段,其作用已经呈现。
在保健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在监管、立法、执法上也同步推进。可以看出,在法规建设上,中国逐步引领全球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全球先进水平。围绕保健食品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的监管从未放松,相关整治、清理、处罚也从未停止。
从1996年发布的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推出 “蓝帽子”标志,相关法规就不断出台。此后中国的保健食品监管一直采用审批制管理体系,国家设有保健食品审评中心,以及119家专为保健食品设立的各类试验机构。从国家药监局到省、市、区、县药监局均有专门的保健食品管理部门。国家还专门针对保健食品制定了一部法规,即 《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 (草案)》;一部部门规章,即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20项规范性文件和146项工作文件。保健品行业始终是在政府与全社会的严格注视下成长起来的。
路在何方,保健品行业能否走出迷局
中国保健品行业何去何从?还有没有希望?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别是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保健品行业应如何做?笔者认为,保健品行业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一种是解构式,将已经污名化的保健品从商品概念上取消。许多保健品行业从业人员对行业的生存心怀疑虑,如何开展销售?如果直销、会议营销可能出现问题,在药房专营是否可行?保健品的特殊商品属性如何做到既能体现,又合理合法?这些困扰行业的问题,如果解构,不再用保健品概念,便可迎刃而解。
一种是完善式,改善行业生态,保障行业生存,力促行业健康发展。很多业内人士指出,保健食品与药物不是绝对分割的,硬要将两者切割,甚至对立是不科学的。 《黄帝内经》的 “上工治未病”,药食同源,是中国医学的根基和悠久传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保健养生文化。具体到每一款保健食品对疾病的作用,应由市场机制、消费者体验和选择来决定,不能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保健产品功能审评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对推动整个保健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监管方面出现的问题不应通过大幅度调整、取消保健功能,粗暴否定保健食品功效进行调控,而应以科学、精准、实事求是的态度与举措加以应对。
当然,对于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正面、积极的因素。例如,疫情使消费者对营养增强免疫力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保健品的看法:从不屑到正视,从反感到认真,从抗拒到认同。实际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切实的 “刚需”,疫情期间相关保健品的销售量可以佐证这一点。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重新认识,也释放出重要信号,预示着一个良性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百日整治”导致全国市场30%的营收下滑,但保健品行业的基本面依然稳定,长期向好的方向没有改变。这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以及老龄化趋势、慢病困扰、消费观念改变等因素。疫情的冲击是阶段性的、暂时的,健康需求面临反弹,政府对产业的各种扶持和潜在的消费刺激措施也将给市场恢复注入动力。
据悉,今年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 《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行动方案 (2020-2021年)》,希望在2021年年底前有效净化保健食品市场。这些动态表明,疫情之后,一个更科学、更健康、更明白的国家管理模式将会出现。我们也应保持信心,相信中国保健品行业会好起来。(本文作者系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