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董事长吴厚刚鼓励员工张兴梅同疾病做斗争。 (孙 坤 摄)
最近,在獐子岛渔业从事三年水产加工的工人吴敏回绝了一位老乡让其去另外一家水产企业的邀请,让吴敏坦然留下的理由,除了去年獐子岛渔业为他涨了300元的工资外,还有企业为他缴纳的 “五险一金”。 “我曾经在6家水产企业工作过,这是惟一一家给员工上职业规划课的企业,”吴敏说,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即便是做一线员工也让自己觉得工作很有意义,让他想在这家企业扎根。
目前,大连、山东两地的水产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水平集中在每年2.5万元左右。随着今年两大半岛对一线用工的争夺,这一薪金水平还将出现一定的上扬。但与此同时,更多企业开始在员工素质提升,改善其居住、餐饮及娱乐生活条件上多下气力。由于在这些方面做了细节性的工作,春节后獐子岛渔业的员工回归率和稳定比例都位居行业前列。
水产业用工荒
位于大连庄河的一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前刚刚同日本一家公司签订了新的订单,而眼下,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目前还有近30%的一线工人没有回来,估计这些人中,能有一半回来就很不错了。”这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水产行业工作相对艰苦,而工资水平又不是很高,当地人在企业一线员工中的占比也就一半左右,而剩下的,多是来自丹东、岫岩等地的农民工,此前,也有不少工人来自山东。
大连、山东一直是我国水产品加工的重要基地。此前,甚至有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近30%的远洋捕捞水产品在这两大半岛完成加工。而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之前,两地的多数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都处于不完全开工、或者疲于开拓新市场的境地,因此弥漫在众多行业内的用工荒现象对于多数水产企业来说,并不刺痛。然而,到了境况好转之后的2011年,局面则完全改观。经过了金融危机历练,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广收订单的两地水产企业,在开足马力全速前进的同时,首先遇到的,就是开年的用工荒。
“大约50%的产能不能完全释放,当然也影响了公司的销售和市场开拓等。”山东一家水产企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此局面下,各家企业彼此之间对一线工人的争夺也日趋升级。而关键问题是,由于水产业从业环境相对较差,户外作业的机会较多,其他行业对水产业从业人员的分流现象也很明显。
在山东,目前不少水产企业的用工缺口甚至达到30%~50%,而在大连,缺工率也在8%~20%。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熟练工人最为紧缺。
不仅是提高工资
金融危机到现在,獐子岛渔业管理层的工资没涨,而是向一线员工重点倾斜。几年来,一线员工工资每年平均上涨5000元左右。目前,獐子岛渔业一线员工平均工资在每年3.6万~4万元左右。而且,獐子岛渔业为所有员工提供 “五险一金”,让很多在城市飘着的外来打工者,与城市居民有同样的待遇。 “但单纯提高员工工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獐子岛渔业董事长吴厚刚表示,目前,多数水产企业乃至加工型企业中,一线员工中80后、90后员工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发展意识强,对环境、待遇要求较高,这是企业必须直面的新问题。
在獐子岛渔业的各大加工厂及采捕团队中,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类福利正让更多的员工感受到不同的关怀。每顿饭是两荤一素的标准,鱼、鸡腿、红烧肉等经常会出现在员工们的工作餐中;住宿方面,宿舍多数为四人间,而几乎在每间宿舍里,企业都为员工配备了电视,有的加工厂甚至还为员工提供卡拉OK等。集团要求,要尽量让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在此影响下,各类员工节、歌唱比赛、篮球赛等经常而多样地出现在一线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企业还为员工提供上网、阅览室等,让更多的员工能在业余时间中有事而为。
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
与老一代农民工赚钱养家的打工思维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现在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的成长空间。 “他们不甘于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始终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上,更多考虑企业会为自己提供怎样的发展平台。”獐子岛渔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正因如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獐子岛渔业在企业内部为业务不同层级的一线员工提供了不同的培训机制。这包括入职基本安全培训、工作技能培训、网络大学等。刚刚入职的员工,可以通过基本培训,了解基本的工作技能,并且,企业规定每个一线新员工入职,都会有一位有经验的老员工引领。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技能培训也非常普遍。同时,獐子岛渔业还经常组织劳动大比武,提升员工技能的同时,在比武中胜出的技术能手,还将负责给普通员工做技术培训。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技术能手不但能够发挥其技术优势,同时,其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大为增强了其自信心。而很多优秀的人才也借此走上领导岗位。据了解,目前獐子岛渔业20多个分公司的一线部门经理中,80%都来自于普通的一线员工,而目前集团管理序列中也有不少来自一线岗位。
同时,企业还针对每位员工的特点为其提供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岗位。多个生产基地每个月都会有员工被抽调到关键岗位,而企业一线员工中文字水平好的员工,也会被抽调做行政文职。
不仅如此,獐子岛渔业还为员工们提供网络大学免费学习机会。 “不论是加工厂割贝丁的员工,还是渔船上负责捕捞的员工,只要他想学习,我们就会提供账号,”獐子岛渔业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网络大学是獐子岛渔业花费不菲购买的课程,包括商务礼仪、职业素质、企业管理等900多门课程,企业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员工,委以重任。
像家一样的企业
今年春节之前,獐子岛渔业的很多加工厂都为回家过年的员工开欢送会,回来的时候,企业又派人接站,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长时间在外漂泊的农民工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企业,就是自己的家。
员工张兴梅不幸患上病毒性脑膜炎,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收入本就不高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到张兴梅的实际困难之后,公司高管带头捐助,全公司捐款30余万元。同时,企业还积极寻求外资慈善机构的救助,市慈善总会也为其拨款5万元。 “尽管我们不是当事人,但企业为困难职工所做的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特别幸福。”张兴梅周围的同事们每每谈起此事,心中都充满了对企业家一样的依恋。
“这是我从事记者工作以来,第一次亲眼所见为了抢救一名普通员工的生命,一个企业竟付出了如此财力、物力和人力,最终将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獐子岛渔业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为我们媒体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威海市电视台 《直播威海》栏目主持人杏琨说。
除了在提高员工待遇、提升相关软件配套外,獐子岛渔业也在硬件方面通过装备升级打造新型的人力使用机制。比如,播苗环节以往每条船上都装满了人,一般是40多人从早上六七点钟几乎不停歇地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其中,这40多人需要不停地搬箱、不停地洒苗。而更新使用了机械播苗之后,船上人员缩减至十几人,工作时间缩短至七八个小时不说,工作人员只需要负责一些管护工作就可以了。
不仅是播苗生产,目前,獐子岛渔业在大网箱养鲍、特种潜水设备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通过装备升级,一方面企业可以降低人力使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劳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孙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