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问鼎苍穹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十三五”期间,围绕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日前,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测试。这一次,它要运送的是总重量超过8吨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运载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介绍,有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开展探月以及探火等深空探测、行星探测就具备了基础条件。因为,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舞台好戏不断。2016年,以 “长征五号” “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中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2019年,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备海上发射能力的国家。今年起,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高密度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完成首飞、首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大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十三五”以来,我国完成了以 “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实施140余次宇航发射,2018年、2019年发射次数位居世界首位,我国进入和利用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不断攀升的航天发射能力,让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今年7月, “天问”探火,中国迈出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截至10月28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距离地球约44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2.56亿千米。目前, “嫦娥五号”正准备中国首次月表采样返回,完成中国探月 “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据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师查学雷介绍,突破、掌握好月球自动采样返回技术,为迈向火星等更远的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五年,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让中国航天技术达到更先进的水平。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继发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中国航天的脚步越走越远,和百姓的生活越走越近。目前,我国在轨卫星370多颗,从卫星导航到移动通信,从环境监测到抢险救灾,航天服务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7月,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目前,采用北斗芯片的终端产品已超过7亿台 (套),北斗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师、卫星首席总师谢军介绍,北斗工程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年间,从太空驻留到火星探测,从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到北斗技术全球共享,自主创新成为中国航天的闪耀名片。 (崔 霞 陶嘉树 王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