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得住冷板凳 四位科学家畅谈科技创新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技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动力,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1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4位科学家代表围绕 “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新时代科技使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肩负使命践行 “四个面向” 今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鼓励了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吹响了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号角,是 “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践行总书记的 “四个面向”,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郭少军表示,首先,要勇于担当,要面向学科的前沿,主动攻关一些原创的研究,从源头上做创新。要大力强化基础理论,能从不同学科之间、方向之间做交叉,找一些灵感,不断地找到创新的思路。 其次,从基础层面来说,要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探索能解决瓶颈问题的新核心技术非常重要。研究不仅是做基础,也是在做应用的研究。 再次,在技术方面,做一些突破,从最开始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机制、新器件、新产品的全链条的创新模式,去攻破目前面临的 “卡脖子”问题。 心怀家国甘于奉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强调,从科学的道德层面,科学诚信是科学道德的底线,必须坚持诚实、公正、严谨。目前,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强调科技创新,把科技提到了国家创新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这种情况下,科学诚信就要在科学本质和科学道德的层面再提升,那就是家国情怀。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表示,科学家精神能够鼓舞年轻一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因此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 作为一位环保科技工作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霍守亮表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有家国情怀,心系人民;要有勇于创新、刻苦攻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团结合作,共同攻关,补短板、强弱项,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郭少军表示,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首先要以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榜样,同时要有为祖国昌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甘于奉献的精神,还要有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 淡薄名利埋头苦干 姚檀栋表示,作为科学家要有好奇心和理性的质疑,同时要做到科学证据和科学方法,还要有科学的坚持和忍耐,最后要重视团队合作。 “淡薄名利,不去追求那些荣誉、地位,真正为了信诚科学,为了自己兴趣爱好,为了国家的发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要功利性地做研究。最后是要甘于寂寞,特别是做基础研究、做数学研究,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为外界喧哗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头苦干,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这是发扬科学家精神最好的做法。”袁亚湘表示。 郭少军说: “希望科学家精神植入到每个人心中,让每个人都热爱科研、热衷于科研创新,真正把科研理解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从事科研。面对现在挑战性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要很好地攻破它,大力创新,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 自立自强攻坚克难 当前,科技创新摆在了非常核心的位置,而且科技自立自强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上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短板,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姚檀栋表示,技术突破、科学突破是国际大趋势,只有科学和技术上突破,科学上、自然方法上就会改进。在整个科技创新里面,一定要强调多学科交叉,通过不同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最新研究方法,能推进社会重大科技创新问题的深化研究。 “科技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动力,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更改好地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郭少军表示。 袁亚湘表示,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推动力。当今世界,经济实力的强国、大国,都是科技强国。纵观近代史这几百年的发展,西方列强国家的进步都是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所以未来国家的竞争,科技的含量会越来越大。 “在科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袁亚湘说,要重视基础研究,科技竞争力的真正源头是基础研究。他强调,特别是作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好奇心,要培养兴趣,真正去做原创性的东西,使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大氛围更好,让大众都热爱科学、信奉科学。” “现在国家整个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八大以来,中央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贯彻落实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在里面发挥非常核心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通过科学体制创新,才能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实现区域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的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技术,包括技术上、污染治理的核心技术,才能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道路,到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霍守亮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