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实现了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的局面。在这一宏观环境背景下,国内物流和生产资料市场稳步增长,供需基本保持协调发展,但价格仍在攀升,通胀压力较大。
市场发展的稳定协调性增强
根据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资料,3月份PMI指数为53.4%,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这是PMI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后的首次上升。本月PMI指数回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与往年同期比较,回升幅度较为平缓,体现了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也显示出我国经济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前行,市场发展的稳定协调性继续增强。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社会物流需求稳步较快增长。一季度实现社会物流总额3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虽然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同比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30.4万亿元,增长14.4%;进口物流总额2.6万亿元,增长12.1%;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分别增长3.5%、41.4%和20.5%。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参见图1,表中增速为现价)。
另根据工信部提供的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数据,进入2011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和全路日均装车数继续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其中,3月份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达到3.29亿吨,为2009年统计监测以来最高值,但受基数影响,同比仅增长6%,表现出增速回落和走势趋稳的发展态势。
二是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增速平稳。2011年一季度,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0.1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8%。从增速上看,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基本稳定在16%上下;从实现的销售总额看,呈现较高的发展水平。由于去年全年增速轨迹表现为 “前高后稳”,受对比基数的影响今年一季度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继续表现出持续增长和增速平稳的特征 (参见图2)。
三是市场需求稳步发展,增速回落。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按可比口径统计计算,一季度,市场总需求 (包括国内市场需求+出口)同比增长12.0%,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回落幅度高达14.8个百分点;与2010年全年平均增速相比也回落了4.7个百分点。影响其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对比期基数变化的因素。从月度需求增长情况看,3月份需求增长较为明显,环比增长达到27.5%。3月份环比高速增长,一方面有春节的季节性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春季过后经济建设快速恢复并进入加快发展阶段,拉动了生产资料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从各月需求发展的走势上看,仍表现出持续增长和增速回落的发展态势。
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资源结构继续改善
根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统计计算,1~3月市场总资源 (包括生产+进口)同比增长11.3%,市场总需求 (包括国内市场需求+出口)同比增长12.0%,分别比2010年全年增速回落2.7和4.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量平均增长11.9%、进口增长6.0%、国内需求增长11.9%、出口增长15.9%,均表现出平稳发展和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但在统计的3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橡胶原料、焦炭、部分塑料原料等少数品种,资源偏紧,库存较少。
从资源结构上看,30种主要生产资料平均进口呈现稳步增长和增速回落走势,但原油、成品油进口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3月共进口原油6341万吨,同比增长11.9%,原油进口占原油总资源的比重达到55.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进口成品油1103万吨,增长27.7%,占总资源的比重为13.5%,提高1.6个百分点。
出口出现反季节加快增长
一般情况下,受季节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出口是小于四季度的,但今年一季度生产资料出口出现反季节增长情况。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统计计算,一季度平均出口同比增长15.9%,环比增长4.5%。其中,钢材出口1051万吨,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0.7%和22.0%;焦炭出口120万吨,分别增长8倍和30%;燃料油出口288万吨,分别增长23.9%和13.3%;未锻造的铜出口7.92万吨,分别增长10.4倍和4.1倍;铝材出口63万吨,分别增长32.8%和9.2%。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对日本大地震及世界经济恢复的预期需求拉动;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驱动。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 走势趋稳
进入2011年,生产资料价格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1、2、3各月,生产资料综合平均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9%、1.9%和0.8%、同比分别上涨9.6%、12.4%和11.4%;1~3月累计同比上涨11.2%(参见表1)。
从走势上看,进入3月份持续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小幅回调,尤其是金属类产品价格在上半个月降幅明显,中下旬后金属类产品价格止跌回稳,像天然橡胶、铜等前期回调幅度较大的品种又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3月份钢材平均价格比2月份下降1.0%、有色金属平均下降1.7%,但在石油、化工、机电设备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下,3月份平均价格仍有0.8%的小幅上涨。
二季度供需大体平衡价格涨势趋稳
从PMI调查体系结构变化,反映出市场呈现如下趋势特点。
一是国内需求温和回升。3月新订单指数为55.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有升有降:机电设备制造业需求上升。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通讯器材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一直保持高位,3月又现强力回升;能源及基础性原材料制造业需求不升反降。总的来看,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市场需求热点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新兴需求热点正在孕育形成过程之中。
二是生产增速加快。3月生产指数为55.7%,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受需求拉动,机电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制造业生产增势强劲,其生产指数保持在60%以上;前期受棉花价格强劲上涨所困扰的纺织业出现明显回升势头;西部地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不断加快,生产出现明显提速。目前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较为接近,反映出当前产需衔接较好。这种态势如能发展下去,有利于国内市场较为平稳运行、避免价格剧烈波动。
三是市场价格上涨势头呈减缓迹象。3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8.3%,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回落,主要受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回落带动,目前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回落到略高于60%,虽然仍然维持高位,但与其他产品购进价格指数多保持在70%以上相比,回落趋势比较明显。
根据上述分析,对二季度市场供需及价格走势做出以下基本判断:
一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发展的稳定性继续增强。二季度,市场需求和贸易活动继续保持活跃,社会物流及生产资料销售规模维持稳步增长态势。到上半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将接近70万亿、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超过21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在14%左右。
二是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大体平衡格局。一季度,随着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和市场自主调节作用的持续增强,主要生产资料供需发展的协调性明显提高。二季度后,市场将基本保持大体平衡的发展趋势,但电力及煤炭、焦炭等能源物资趋紧,资源约束矛盾在局部地区将不同程度地有所显现。
三是价格涨势趋稳。结合当前价格趋势,考虑到去年同期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计今年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将呈现高位震荡和小幅攀升格局,月同比价格及上半年累计同比价格升幅仍可能达到或超过10%。
未来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从PMI调查及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当前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了供需形势及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根本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近期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不可避免地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仅影响市场需求的正常增长,也对我国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增加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比如,由于日本核电站泄漏事件,国内各大核电站停产检修,造成对火力发电依赖性增强,煤炭需求上升,价格上涨。一季度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3.4%,增速已经很快,但一些地方仍反映电力供应紧张。
二是企业发展环境趋紧,压力增加。
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并加速向下游传导,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从PMI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3月份在反映问题的调查企业中,反映价格上涨的比重已上升到42%。其中,物流业PMI中的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今年前三个月分别达到 61.6%、62.9%和64.0%,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据调查企业反映,目前燃料成本约占运输成本25%左右,由于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先后四次上调了汽、柴油零售价格,使物流企业成本上涨压力不断增大。3月份,流通环节汽、柴油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8%和23.3%;环比分别上涨8.0%和3.0%;1~3月累计同比分别上涨16.0%和21.4%。在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也呈上升态势的同时,物流业收费价格指数则出现逐月下降,分别为53%、52.2%和50%,导致物流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经营困难加大,缺乏发展后劲。据对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1~2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6%,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9.6%,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8.6%。
另一方面的压力是流动资金紧张。从PMI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经营中出现 “一多两升”现象,即企业间账目结算过程中拖欠现象增多和产成品库存及积压订单双双上升的奇怪现象。3月份企业积压订单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均出现明显上升,升幅逾4个百分点,均达到50%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压力,使得目前企业发展环境收紧,生产经营活动出现下滑。
三是潜在的新涨价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些企业反映:当前油品和煤炭等能源类产品以及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受日本地震和核电站泄露事件影响,一些电子元器件,诸如集成电路、晶元、半导体进口困难,货紧价扬,由此可能带来国内机电产品价格上涨。
从国际上看,目前日本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或进一步推高石油、钢材、粮食等产品价格。另外,中东、北非形势恶化,特别是产油国利比亚局势动荡,很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全球经济走势,并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在3月19日发动对利比亚军事打击以后,原油价格重新回到快速上升通道。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超购每桶110美元,纽约WTI原油价格也突破了100美元。如果中东、北非局势进一步失控,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继续攀升。(陈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