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大主线 明确信息化工作目标方向
稿件来源:本报讯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期间,两化融合取得瞩目成就,不仅试点开展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评价工作,两化融合试验区也初见成效。 据悉, “十一五”期间,工信部在完成首批钢铁、重型机械等7个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又对有色、水泥、船舶等行业进行了 “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我国两化融合正加速推进、不断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虽然两化融合已纳入到 “十二五”相关规划,但目前许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而规划将引导企业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和服务,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和决策、信息化条件下研发创新三大主线,确定两化融合工作的方向、目标和路径,构筑清晰的工作蓝图。 试验区工作成效明显 随着两化融合工作的逐步深入,各行业中信息技术与产业、企业、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不同层面完成新的融合。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十一五”期间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自2008年10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内蒙古呼包鄂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又先后批复上海市、广州市、唐山暨曹妃甸、青岛市、珠三角、重庆市、南京市,共8个地区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而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是以区域试验形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举措。 在试验区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园区一方面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保持较快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了鲜明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重点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建设将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和区域现代物流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各试验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提高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创新。试验区典型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覆盖、渗透、融合和集成,推进了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了整体效益。而在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网络化组织、模块化生产等传统条件下很难实现的新型业务模式也孕育而生并蓬勃发展。 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地将推进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把两化融合作为实现产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抓产业链示范工程,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各地积极引导技术服务、系统集成、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各地根据当地产业集群特点,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服务,增强了产业集群整体实力。 试验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据悉,各省已开始在省内确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助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当前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在这方面,两化融合将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不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不仅需要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需要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更为有效、更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更多更广的节能减排效果。 “十一五”期间,工信部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各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和节能减排,涌现出中石油等60家企业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 其中,在钢铁行业,济钢实施模型控制和集中管控,降低产线综合能耗,2009年吨钢综合能耗降到595千克标准煤。太钢在 “增钢不增水”的方针指导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吨钢新水用量由2000年的21.1吨降至1.8吨,降低了91%,达到国内最好水平。 在石化行业,中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炼油能耗由2003年的89.57千克油当量每吨下降到2009年的68.04千克油当量每吨,降低了24%。 在有色行业,中国铝业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减少4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76%,工业粉尘降低32%,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由2005年的88%提高到93%,氧化铝、电解铝企业已基本实现工业废水 “零”排放目标。 在建材行业,广东新明珠陶瓷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及对烟气排放量实时在线监控,厂区内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在轻工行业,珠江啤酒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相关管理措施,吨酒综合能耗从2000年的83.46千克每吨降低到2009年的41.20千克每吨,降低了50.6%,吨酒烟尘排放量由2000年的0.64千克每吨降到0.026千克每吨,降低95.9%。同时,也在纺织、装备、煤炭、电力、信息产业、物流等其他行业也都涌现出一批通过信息化实现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典型企业。 从总体上看,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还处于起步阶段,各行业发展也很不平衡。但目前我国已把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降耗正从单一环节应用向集成和综合方向转变,从更广阔的范畴进行统筹协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方和行业推进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机制已实现了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催生了一批相关服务业,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政府主管部门调控和监测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报记者 张华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