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团热闹的兼并重组该告一段落了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虽然仅在新闻上小小热闹了一下,但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而言却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式已经从追求数量型转变为追求质量型。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 “捶桌”谏言,斥责当前国内一些汽车企业 “到处布局,同时开工”,并激动地说, “都在往500万辆走,都昏了头了”。 黄奇帆虽然没有对企业点名,但众所周知,地处重庆高速发展的汽车企业惟有长安。不寻常之处在于:首先,长安是 《汽车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鼓励在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的大集团之一,而 “到处布局”遭到地方政府批评非同寻常;其次,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部委官员通常是毕恭毕敬,拍案谏言实属罕见,可见地方政府是真的急了;再其次,地方政府本无力管理大型央企,更管不了兵器装备企业,地方政府领导居然在人代会上、在大庭广众下要求国资委约束其行为,相信是黄奇帆看到了长安快速布局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 这件事表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行业经济在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后,随着产业集团的迅速扩张,带给地方经济的负面风险开始显现。可以看到,大集团的扩张是在整体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以销量来确定大集团地位的标准是否出了问题?或许正是因为以数量为标准而非利润标准,导致了大集团拼命兼并重组。 面对当前紧缩的经济形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撰文指出: “如果出口下降,政府投资加不上去,民间投资在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继续低迷,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低于2010年的水平,2012年和2013年会继续走低,特别是到2013年不排除会降到5%左右,因为那时应是美国经济危机最深重的时候,而在中国国内则到了本轮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集中释放期,国内需求会变得更加狭窄。” 或许,明后年就是经济学家曾经预测的,本轮经济危机将走出W形曲线的第二个低谷点。而根据各大集团的规划,当前的兼并重组、产能扩张完成形成产能之时,应当正是经济低迷之日。 国际、国内所有问题叠加到一起,在中国表现为通胀。换言之,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会继续增大。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降低成本的方式,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扩大规模。但如今,传统经济中的 “物质资本主义”已经转变为 “虚拟资本主义”,标志着用传统的方式降低成本已经几乎无法取得成功。在此背景下, “看着倒车镜开车”的传统预测方式或将出现严重的判断失误,大集团的扩张何其危险?难怪被称为金融市长的黄奇帆面对大集团的扩张如此激动。 就当前的汽车市场,行业有几个共识性的判断,第一是今年销量增速将下滑;第二是洋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压力越来越大;第三是地方为防止拥堵而限购、限行政策将陆续出台。北京限购政策已经大大降低了北京市场在全国市场中的地位,未来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北京,甚至更多个下降的市场。换言之,行业增长中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当年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在 “为防止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下滑,实现2009年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个通过投资拉动增长的规划。而在 《政府工作报告》之 “2011年的工作”中,温总理明确指出:“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也就是说,总理给数量增长型的发展模式画了个句号。 显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在当前产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下,以及对未来预期下降的情况下,一旦行业大集团在新一轮危机中因投资过度而出现问题,将给国家和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的严重性或将超过几百亿的账面资金问题。因此,行业整体的扩张应当停止了,应该转而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本报首席记者 管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