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
“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国内仍将面临通胀压力,但政策调整的手段不能过度偏激,以避免短期内出现剧烈的政策波动,对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建议国家应适当放缓下一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步伐。”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董事长张国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国良说,为应对通胀,自去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据测算,调高存款准备金利率0.5个百分点将冻结银行资金近3000亿元。在收紧信贷和提高利率的同时,必然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长期以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一旦银行信贷政策有变动,企业就会陷入融资困局。加之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刚摆脱金融危机谋求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创。让国内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要保护市场力量,要给企业保持良好的创新道路,要稳定。在企业不断创新的带动下,国内的经济才能走向繁荣。
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出现适度的通胀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很多,储蓄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物价走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出现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而且难以治理,根本原因就在于储蓄率很低。这是与我国的最大区别。因此,在一定情况下,适度的通胀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是可承受的。在这样一个高储蓄环境中,中国的通胀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
张国良告诉记者,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房价进行调控,应防止打击面过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主要针对房地产等行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资金的流入。然而由于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以及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等因素,还需要结合其他调控手段组合使用。如果货币从紧措施力度过大,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成本上升,企业所需资金量增大的情况下。
去年起已着手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主要是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小或经济复苏步伐较快的国家,这些国家出于对经济回暖的信心以及通胀压力的担心,在两者平衡的情况下才决定采取适度紧缩的措施。而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也很快,但当前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目前的经济形势仍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外,针对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问题,张国良认为,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势必会削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存款利率不断上调后,银行就要从吸收的存款中,不断提取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这些存款是不能拿来放贷的,按放款总量来讲,则放出的贷款就要减少,企业贷款的金额相应降低。在以往的紧缩政策中,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都无法避免。
企业融资来的资金大部分投向了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上。随着资金紧张,贷款利率走高,对于支付7%~8%的贷款利息,即使一些正常赢利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都会感到资金成本上升。如果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中小企业将会停掉一批、关掉一批。
“防通胀要有长期的政策安排,要缓慢前行,每一步政策力度都不能太过激。在经济增长结构适度调整的过程中,依然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徐红卫 通讯员 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