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
猛一看标题,很多人以为 “创新驱动”被写反了,其实不然。
“科技创新要有群众观点,要实现驱动创新”,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的观点。这一观点也 “招”来了好几拨记者的追问。
3月6日,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马德秀根据报告中有关土地政策提出的相关建议,得到了同组代表、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认同。马德秀幽默地告诉记者 “这次讨论收获太大了”。
由于现场气氛热烈,记者们没有沿用会议中途 “约访”的习惯,而是耐心地坐在会场后面听会。中午时分,会议一结束,好几拨记者围着马德秀做访谈。面对记者的 “围攻”,马德秀有条不紊地安排记者们排队 “面试”,只是,被 “考”的对象是她自己。
她每次都先询问记者关心的话题,然后稍作思考,娓娓道来。如果是纸面媒体,她就按照相关文件的数字,精准地论述她的观点。轮到扛摄像机的记者,她就脱稿演绎,句句条理清晰。摄影记者不禁慨叹: “几乎不用剪辑就可以直接用了。”
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话题,去年两会期间就已经有很多代表、委员呼吁过。而对于驱动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要有群众观点的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马德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对这两个概念分别做了诠释。
群众观点
马德秀告诉记者,虽然经济快速发展,百姓收入提高,但我们也同时面对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紫金矿业污染等非自然灾害事故,假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本应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加快解决,但是,我们的科技投入成倍增长,广大群众却并未充分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没有有效实现 “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到底为谁创新?
科技创新也要有群众观点,就是要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科技创新的目标,实现自主创新、强国富民。但是,现实中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缺乏群众观点,目的与手段都是错位的。
马德秀强调,科技创新既要上天入地下海,也要贴切老百姓。
事实上,只有坚持群众观点,科技创新才可能捕捉到,蕴藏在人民不断增长需求中的新的增长点,激发并满足人们潜在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驱动创新
马德秀告诉记者: “在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最核心问题。整个科技的体量、构架已经搭建起来,但科技成果转化率是非常低的,这要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完善,创新驱动要实现驱动创新。”
在我国,因缺乏将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内在驱动力,导致很多科研成果 “束之高阁”,处于休眠或死亡状态,造成社会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
马德秀表示, “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一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驱动创新;二是加强技术转移的制度设计;三是要发挥好各类融资平台的作用;四是要有激励机制,把技术要素参与其中,把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本进行管理。”本报记者 司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