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启动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 楠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了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贯通”行动计划 (2024—2026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据悉,《行动计划》是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也是第一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 实现四大目标任务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超40万家,日均解析超1.5亿次,拓展至46个行业,逐步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规模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数突破50万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主动标识载体部署超过5000万枚,骨干企业应用普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是重点领域标识应用成效凸显。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行业 “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医疗、城市治理、产业集群等领域树立一批样板标杆。 三是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基于标识的可信工业资产、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 四是标识产业生态发展不断壮大。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化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治理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行动计划》按照 “331”的思路,共部署7项重点任务。 第一个 “3”侧重行业: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在石化、船舶、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应用,提升制造业生产协同效率;全面赋能消费品 “三品”战略,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服务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消费升级;促进数字医疗整合,推动标识解析体系与现有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体系深度融合,为相关医用产品等管理提供服务。 第二个 “3”侧重领域:在完善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三方面拓展标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标识应用新模式、新标杆。 “1”侧重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深化标识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的应用推广,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实现人、机、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而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工业各环节信息共享、协同优化的关键所在。通过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对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看来,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重点产业链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标识解析和工业应用全流程、全产业链结合起来,加速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为中国工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改变。首先,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将为中国工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支持。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将有助于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降低数据泄露和被攻击的风险。 其次,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推广将加速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将进一步推动工业各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无论是汽车、机械制造还是电子信息等行业,都将从标识解析体系中获益匪浅。 此外,《行动计划》还将促进中国工业的创新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路径。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工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数据流通、安全保障5个方面提出支撑举措。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强顶级节点服务能力,完善各级节点布局,提升节点支撑规模应用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架构、编码等标准制定和实施。在产品服务方面,加强标识解析与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工业APP等软硬件适配,培育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在数据流通方面,搭建标识数据资源池,培育行业级标识数据模型,推进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工作。在安全保障方面,推动标识解析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标识安全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