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制造业区域发展取得成效
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 “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0场,主题是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动全系统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推动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制造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作用更加凸显,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 二是重点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取得重要进展,长三角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成渝地区加速成为西部地区制造业增长极,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载体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优势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了44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产业示范基地涵盖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形成,已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集聚了规上企业2.5万家。 (龚 兴) 自然资源部: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表示,2011年开始,自然资源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来,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一是石油、天然气新发现23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8个千亿方级大气田,非油气矿产新形成32处资源基地。 二是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占了全国一半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西部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80%以上,海域油气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三是80余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了大中型规模,近800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 四是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断提高,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由24.7%提高到45.5%,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工作已经全面覆盖。 五是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固体矿产勘查区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等科研成果,极大地支撑了国内的找矿行动。 六是发布煤炭、铁等124个矿种 “三率”指标要求,遴选推广360项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及装备,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固体矿产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9.5个百分点。 七是推进修订 《矿产资源法》,深化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形成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规范。 (曹雅丽)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效能平稳提升 9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发挥了投资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2013-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9万亿元,年均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2年的28.2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5.3万亿元。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13-2021年全国资本形成率平均每年为43.9%,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良好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2021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发挥了对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作用。 按产业看,2013-2021年,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分别为13.9%、5.9%和8.9%,其中第一产业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发展壮大,推动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进一步彰显服务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从区域看,2013-2021年,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年均增长分别为7.9%、8.9%和10.8%。2021年,中部、西部地区占全国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2%和26.3%,比2012年分别提高5.4和1.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取得新进展,2020年和2021年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分别比全国高1.4和0.8个百分点。 (曾阳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