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姜希猛:支持西北地区发展零碳新工业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可有效降低企业碳排放,中国高碳产业的转型升级正走向西部。不过,东部地区土地稀缺,高碳产业利用可再生能源降碳的资源依然有限。 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带来了 “关于西北地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支持零碳新工业发展”的建议。姜希猛认为,西北地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备支持零碳新工业发展的机遇。 2021年12月25日,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鼓励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能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而相关产业转移政策、与西北现有产业如何匹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 姜希猛分析,零碳新工业的基础是可再生能源系统,西北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可大大降低许多传统高碳产业的碳排放,使其转变为高载能低排放,甚至有可能实现零碳排放。钢铁、电解铝、晶硅等产业依托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零碳。化工、水泥也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大幅减碳。陕西榆林、甘肃酒泉——嘉峪关、新疆准东、宁夏宁东等地区现有相当规模的化工、钢铁等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来承接东部的高碳产业。以甘肃省酒泉和嘉峪关地区为例,该地区现有钢铁、炼化和水泥三大高载能产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产业电气化改造,有条件转型升级为零碳工业基地。 依靠当地风电光伏发出的电能,一方面针对石油副产品进行电解催化和烯烃合成,改变油田传统的炼化工艺;另一方面采用绿氢技术,通过电解水制氢气,经过成熟工艺将氢气供给钢铁冶金企业进行氢冶金,从而替代传统焦炭。制氢工艺的副产氧气可供给当地及周边的水泥生产企业,实现有效减碳。 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类可再生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济。基于新型电力系统,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力一部分通过特高压外送,相当一部分可在零碳工业园区消纳。零碳工业园区同步建设低碳微电网,发展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等,构成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鉴于此,姜希猛建议,应积极鼓励具备减碳潜力的高碳产业向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转移。重点选择工业基础较好,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高载能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并向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努力。大型能源基地和就近建设的大型工业园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制订以减碳为核心的产能跨区置换配套政策。鼓励东部省市与西部省市建立产能转型合作园区,该园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的减排额度由双方共享,双方商议建立税收分享机制。创新金融手段,支持西北地区发展零碳新工业。推动清洁低碳能源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市场化投融资,建议将西北地区清洁能源基地的零碳产业园新型电力系统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试点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