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提前布局山东重工未来
■ 中国工业报 经晓萃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现场表彰了山东省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陈学利,获评山东省杰出企业家、记一等功,成为山东企业家的 “顶流”。 北方大省山东,因产业、城乡、区域结构与全国相似度极高,被外界视为 “缩小版的中国”。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重工集团旗下的重卡、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销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而山东重工集团的掌舵者,正是谭旭光。 潍柴集团、中国重汽、山推股份、潍柴雷沃……在山东重工旗下企业发展的坐标轴上,深深烙下了谭旭光的印记。 转型装备解决方案山东重工集团确立新方向 1月4日,装备制造业领域被一则新闻搅动。 当日,山东重工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很多外人不解,一家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为何“握手”一家数字领域的旗帜性企业? 25天后,山东重工集团年会上,谭旭光万字讲话昭示未来山东重工的发展方向:从装备制造集团向科技引领的装备解决方案集团转型。 “能源动力解决方案、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智慧施工解决方案。”谭旭光的讲话既有对宏观经济精准的洞察,又有对微观经济细致的感触。比如,在谈到资本市场火热的新能源时,谭旭光指出:“未来将是多元能源结构的合理匹配,不同资源的国家、不同场景的市场,会有不同的配置。无论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都将是一个有序发展的过程,脱离市场规律是不行的。” 在当天的讲话中,谭旭光用柯达、王安电脑、诺基亚的例子告诫在场的企业中高管理层: “这是一场事关生死、必须打赢的革命性产业转型……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不能跳出装备制造业的传统局限,都将被历史发展的高速车轮碾得粉身碎骨!” 业内人士认为,与华为的 “握手”,能加快山东重工向 “装备解决方案”的转型步伐。而在国内装备制造业领域,有预见性地、系统性地、辩证性地对外讲述企业转型之道,谭旭光或许是首个 “吃螃蟹”的人。他说的这些 “狠话”,也让人常常想起 “潍柴模式”是如何诞生的。 1998年,37岁的谭旭光担任潍柴掌门人。面对濒临破产的企业,他大刀阔斧将100多台有质量问题的发动机当场砸烂,在企业里牢牢树立了质量为上的意识。2003年,潍柴动力赴港上市,2005年更是力排众议出资10.2338亿收购湘火炬,2007年实现深交所上市……当年这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动作,为潍柴20年间发展成为营收突破3000亿元的领军企业打下总基调。 世界科技为我所用站在山东瞄准全球高端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科技、资本,是本次山东评选三名杰出企业家的关键词。创新+科技,是谭旭光的重要特质。谭旭光的“创新观”,是将世界科技为我所用。 1月8日上午9点,山东重工旗下的潍柴动力在济南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这是2020年9月16日,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的商业化柴油机后,再次刷新纪录。谭旭光当时就说: “这是传统动力热效率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这项重大成果背后的研发力量,是谭旭光领导的团队在20余年间一手 “打造”出来的。他曾经回忆说: “十几年前,我就要求研发部门大胆地 ‘烧’钱。那个年代,我给钱,他们花不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花。那时候的研发只是应用型开发,没有走向原创。” 梳理近几年年报,潍柴动力在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上不遗余力,其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485人。 同时,十年来谭旭光积极主导了旗下企业多宗海外知名并购案例。2009年,并购法国百年企业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16升以上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空白;2012年并购德国林德液压,将高端液压技术收归麾下…… 据介绍,谭旭光主导实施的 “欧洲三部曲”和 “北美二重奏”,已将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及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美国PSI等国际领先品牌先后并入山东重工大家庭,并全部实现高效协同发展,德国凯傲还将济南视为第二故乡,新设了工厂。 截至目前,谭旭光主导的所有海外并购业务全部实现盈利,且有效带动了国内业务的转型升级。 在山东重工集团年会上,谭旭光说:“要坚定不移向全球高端市场进军,坚定不移提升本土化运营水平,坚定不移深化海外市场协同,在 ‘一带一路’叫响我们的品牌。” 心无旁骛搞创新用 “疯子”精神攀登科技制高点 从接管濒临破产的企业到如今掌舵全球15万名员工的跨国集团,一直以来,谭旭光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用科技创新打造企业的 “长青基因”—— 带领团队研发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技术,一举拿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带领研发团队发布世界首个本体热效率突破51.09%柴油机,以领先技术突破传统动力热效率行业“天花板”,攻克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 多年来,谭旭光心无旁骛,持续推动潍柴以 “钉钉子”精神搞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推动产品技术迈向世界一流。 “一流的技术、核心的技术只能靠自己,要不来、买不来。通过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谭旭光说, “不是科技型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带领企业在行业残酷竞争中实现全球领先。” 科技创新能够迸发怎样的磅礴力量?不妨用一组山东重工集团的发展数据:2020年,山东重工集团营业收入5034亿元,利润总额216.2亿元。发动机产销突破130万台,重型商用车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0%,均迈入全球第一。 谭旭光说,对科技制高点的追求要有“疯子”精神,要打破思维定势、打破路径依赖、打破条条框框,干别人不敢干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更要舍得花钱,因为研发投入一定会有回报。 谭旭光说,近十年,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到了年营业收入的5%,其中研发费用20%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据了解,这两个数据在中国企业中极为突出。潍柴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 “花钱”的未来技术研究院,做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 “只要在我们大的边界和方向内,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花的过程一定会研制出我需要的东西来。”谭旭光说。 在俯身重型高速柴油机及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近45年里,谭旭光带领广大员工创建了全球首个独立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研发制造基地,攻克了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开发出我国首款自主产权的重型高速柴油机,攻克了电控、可靠性等核心技术;突破了多领域动力系统核心技术难题,补齐了高端液压、大型农装CVT、高端船舶等行业的关键技术短板;瞄准新能源发力,将氢燃料电池领域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