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搜索
辽宁举办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 ■ 中国工业报 韩丽娜 近日,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东北科技大市场、各市及沈抚示范区科技局承办的全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撮合对接会在东北科技大市场举行。 会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共19家高校及院所的科研团队发布重要科技成果,与全省各市100余家企业开展对接。13项科技成果及4项产业节能减排需求进行了路演,130余名参会人员进行了对接交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燃煤发电洁净处置有机固体废物技术”等4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此次撮合对接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部署,以加快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支持重点行业减污降碳为重点,推动全省企业与驻辽科研单位开展精准对接合作,促进先进适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 今年以来,辽宁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成立了双碳科技工作专班,重点加强双碳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融入科技工作各个方面,举全厅之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下一步,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辽宁省科技厅将加强跟踪指导,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管家式服务,用好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成果转化后补助、创新平台建设等各项创新政策,支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真正在辽宁转化落地、开花结果。 中信重工自主研制海上液压打桩锤 ■ 中国工业报 陈述明 通讯员 张娜娜 黄政伟 近日,中信重工自主研制的超大型海工装备3000kJ(千焦)液压打桩锤,分别在江苏南通黄海如东H4风场、H8风场和H10风场完成了3根钢桩的沉桩测试,且一次性完成首根桩 (直径6米,长77米)打桩作业,沉桩深度达到43.5米。作为中信重工牵头承担的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 “海上作业液压打桩锤研制”的样机,3000kJ液压打桩锤也是国内首台大型整体式锤芯结构液压打桩锤。 根据海上沉桩作业试验数据,其关键参数指标打击能量和频次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即最大打击能量达到3000kJ,并在该能量下打击频次每分钟可达31次,标志着中国海工装备领域 “卡脖子”重点关键产品攻关取得新突破,为中信重工后续海上打桩设备产业化及打破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局面、实现该项海工装备的国产化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液压打桩锤利用液压传递动力,驱动锤芯进行打桩作业的基础施工装备,大型液压打桩锤能够将自身锤芯重量放大40倍,其打击力度还可以实现无极调整,非常适合大型钢桩沉桩作业施工,用于风电钢桩沉桩的优势更为明显,可谓将风电桩基打入所需深度的首选利器,是目前海洋资源开发施工的主力装备。 中信重工3000kJ液压打桩锤酷似一支超大型 “针筒”,高20米,整套重量达500吨。其核心部件——特殊钢材质锤芯长度超15米,重达152吨。自2021年初,中信重工先后完成液压打桩锤动力站和控制室联动调试、送桩体试装、厂内总装、陆上打击试验,到10月末,圆满完成首根沉桩施工。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和 “3060”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国内对大型液压打桩锤的需求巨大,但大型打桩锤技术开发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全球市场由欧洲公司垄断,我国所用装备几乎都从国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特别是海洋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信重工按照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节点计划,专门组建了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的创新团队,依托40多年重大装备研发的技术沉淀和产品制造经验,全力攻克中国海上风电基础施工核心装备依赖进口的 “卡脖子”难题。下一步,在此次海上打击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将优化完善设计和性能,同时,项目团队积极推进能量级3500kJ以上系列化液压打桩锤的研究攻关及产业化,研制200米到1500米深的深水打桩锤,不断满足中国未来海洋基础工程从近海到深海的拓展需求。 河钢承钢技术创新引领钒钛资源高效利用 ■ 通讯员 田海霞 中国工业报 苏振虹 “10月份,氧化钒回收率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不仅实现了历史最优,而且超越行业先进企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近日,河钢承钢钒钛技术研发中心早例会全面总结10月份技术成果时,通报了这个可喜成绩。 河钢承钢作为中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的发祥地,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进钒钛产业绿色制造流程、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今年以来,河钢承钢高度重视钒钛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聘任钒钛专业技术专家10余名,首席专家1名,与中科院、东北大学、省及以上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集中专业技术力量为钒钛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创新实施技术攻关增值KPI管理,将技术攻关项目细化到具体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按周推进按月考核,每一项科研项目都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分工、有考核,激发了技术人员创新创效的热情。 钒回收率是衡量钒制品产线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技术指标,该公司发挥内外智力团队技术优势,全面分析制约钒回收率再提升的关键问题23项,通过从原料焙烧、沉钒、到钒提取等工序10余项工艺优化,落实控温、洗涤、净化钒液等40余项技术措施,实现尾渣含钒的进一步降低,实现了含钒废料的百分百应用。仅此一项,该公司实现月增效益200余万元,为钒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1%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此外,技术创新工作有效开展,促进高端钒钛产品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进步,3D增材制造零部件、航空级片钒等高端产品性能指标突破,开发了航空航天客户2家。99.9%高纯钒电解液产线上下游贯通,实现产量提升50%和3.5价商用电解液的批量生产,为企业逆市前行增添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