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发展新经济 安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崔益群 安再祥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安徽省准确把握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战略定位,牢固树立 “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工作理念,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省制造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效。 2016至2020年,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9.0%、9.3%、7.3%和6%,分别居全国第5、第6、第4、第10和第6位。五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位,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特别是2020年,面对世纪罕见的 “疫情、汛情、世情”三重严重冲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中部第1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9%,较上年提升11.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294.2亿元,增长5.1%;工业税收1602.5亿元,增长2.6%,占全部税收的37.1%,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实现了效益与速度同步提升。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政策体系。2017年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 “制造强省”万人大会,2018~2020年,连续三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先后制定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安徽篇、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形成以制造强省为主体,民营经济、数字经济为 “两翼”的政策引导体系,推动出台工业互联网、中国声谷、 “三首一保”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制应用奖补和保费补贴)等一系列功能性普惠性 “政策10条”。 二是突出强基强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坚持 “科创+产业” “龙头+配套” “基地+基金”,加速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出台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意见》,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 “四基”方向,制订 “安徽省工业强基任务表”。绘制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升级路线图、施工图。“铜墙铁壁+芯屏器合+大智移云”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三是立足企业主体,促进科创产业协同。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8家,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37家,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数量占规上企业的8.4%,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占规上企业的60%以上。 四是聚焦培育企业,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大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企业家的关键作用,召开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表彰暨推进 “十四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万人大会,出台 “民营经济25条”,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意见,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打造梯次培育体系。培育了281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229户,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 五是实施重点工程,推进制造模式变革。出台 《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围绕 “7+5”重点产业 (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七大高端制造业,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五大传统产业),实施 “1+5”重大工程 (工业强基+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制定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平台、项目)18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464家。 六是坚持品质引领,推动供给质量提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三品”战略,开展 “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连续三年推动出台降成本 “20+10+20”系列政策包,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108亿元。 制造业强则国家强、制造业兴则国家兴,制造业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源。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和主力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和第一方阵。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制造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安徽省省经信厅将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用新理念发展新经济,用新技术壮大新产业,推动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