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机械工业坚决打赢“两化”攻坚战
■ 中国工业报 邹 洁 “机械工业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领域。当前,机械工业基础能力还比较薄弱,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一些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甚至存在 ‘卡脖子’风险,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的大调整中,难以做到安全可控、有效化解风险挑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以下简称 “两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9月8日全国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会 (以下简称推进会)上表示。 中机联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根据机械工业 “十四五”规划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分析机械行业产业基础与产业链现状,交流工作,提出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断深入,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中机联还在推进会上正式发布了 《关于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到2025年,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的发展目标。 实现产业自主可控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介绍,为打好 “两化”攻坚战,工信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安全,采取了系列措施,包括: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编制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规划,以及医疗装备、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 “十四五”发展规划、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三年行动计划,研究起草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落实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规划等,系统谋划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重大短板装备的专项工程,组织开展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农业机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金属装备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产品攻关,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攻关工程,加强应用牵引、 整机带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水平。 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系统处理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农机装备、金属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和供应链关系,研判竞争力和潜在风险,编制产业链图谱和强链补链工作方案,打造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装备数字化,加强新技术融合应用,发展智能装备并推动智能装备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完善智能制造的标准,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遴选,推广一批适应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方案。 苗长兴表示,工信部将继续支持机械工业发展,研究解决行业发展问题,引导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希望机械行业以此次 “两化”推进会和指导意见发布为契机,加快构建政府指导、行业服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齐头共进的工作机制。 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随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我国机械工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以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标准等为代表的产业基础和核心技术的创新,成为大国角逐和市场竞争的热点。 王瑞祥指出,我国虽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大国,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少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一些高技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很容易由于经贸摩擦、重大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给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冲击。 产业基础既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装备等基础能力,也包括标准、质量品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工队伍建设等基础软实力。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就是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基础能力达到或超过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产业基础结构合理化,能大幅度降低对外依存度,达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基础质量巩固化,能为产业效率效益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产业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根本保证。王瑞祥强调,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国际化视野和全局观念,深刻认识 “两化”攻坚战是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任务,是一场关乎国家经济、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一役,也是关系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认识这场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以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动员和凝聚起行业的力量,坚韧不拔、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