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发展在行动 青岛天祥食品集团:一年获九项大奖
■ 王保明 刘 蔚 朱业虎 奖金累计759.1万元!位于山东青岛平度市南村镇的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凭借过去一年为平度经济、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一次性囊括高质量发展奖、企业做大做强奖、高新技术企业奖、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奖、外贸转型升级奖、突出贡献奖、品牌质量建设奖、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等9项大奖,成为受奖最多企业,总经理于强荣获 “首届平度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7月29日,青岛市召开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大会,为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全面兑现去年出台的 《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掌声和鲜花虽甜美,奋进的脚步更可贵。要获得这么多奖着实不容易,这家企业是何来头?到底有啥获奖秘诀? 技术中心新研发大楼投用 唯创新者强,科技创新是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动力引擎。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创建于1985年,初期是一家仅有20多人的镇办食用植物油加工厂。企业历经30多年的创业与奋斗,发展成为拥有喜燕植物油、金喜燕制粉、调味品公司、瑞东祥物流等四个实体企业。善破科技创新的 “瓶颈口”,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花生油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花生油质量安全与风险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研发平台。 善落科技创新的 “关键子”,今年,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新投资扩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大楼和专家公寓,现已投入使用。研发人员涵盖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粮油检测、油脂加工等专业,同时聘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教授等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实施人才战略,奠定企业发展基石。 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同承担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农业产业化研发项目,参与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40余项核心技术支撑企业创新发展。 投资1亿多元,升级改造了食用植物油生产线、购置自动码垛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实现产品全自动生产、自动包装、自动码垛、自动装卸、垛位自动分类等智能化操作管理,提升了 “自动化” “数字化” “智能化”发展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力。 高水平花生文化馆开馆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传承不易,创新尤难。日前,由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打造的一个公益性文化平台——天祥花生文化馆正式开馆。 打造花生文化馆是青岛天祥食品集团与平度大花生结缘后,所做出的新时代 “花生实践”。 花生文化馆,主要由序厅、寻花生之源、探花生之本、创花生之品、享健康之食等五个展区,从花生起源史讲述到中国花生史,衍生出中国平度大花生以及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根生于平度,与花生结缘的创业之行。 以史料性的佐证、故事性的编排、场景化的营造,让人们在情境式的体验中收获趣味性、科普性的认知。 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营造不同类别的展陈氛围,生动展现了花生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生产与加工利用、花生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对人类生活与文明的影响,为培育工匠精神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特色教育基地和志愿学习平台。 花生文化馆是一所集花生文化体验、科普知识普及、地域品牌价值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花生文化馆。 为什么要建花生文化馆?集团董事长于汉信的回答是: “花生文化馆浓缩了花生的历史记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花生文化,可以更直观地向市民、学生普及科普知识,激发人们创新创业梦想……” 青岛天祥食品集团立足齐鲁,放眼全球,围绕花生的历史文化和花生全产业链条,荟萃古今,以文铸魂,传承古典工艺,融合现代科技,倾力打造花生文化馆,讲好花生故事,以文化凝聚各方力量,壮大花生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全国十大花生油品牌之一的 “喜燕”牌花生油,就是以优质平度大花生为原料,是现代匠心工艺与传统压榨相结合的诚意之作。 作为根植于全国 “花生之乡”,有着浓厚花生情节的粮油加工企业,天祥食品集团在花生事业发展和花生文化传播领域开启了新征程,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作为目前国内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花生文化馆,为花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上了 “文化”标签、 “科技”印记,让 “平度花生”誉满全球。 打造出一项项国字招牌 品牌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所在的平度南村镇是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特色小镇50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国家重点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山东省百强示范镇、青岛市 “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所在的园区是青岛市临空经济区、青岛市出口食品加工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非常适合食品企业做品牌。 “一个强品牌具有强大的聚宝盆作用,能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总经理于强这样说。 以 “喜燕”为品牌的花生油等深加工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出了山东,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西班牙、南非、韩国、中国香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40%、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实现了疫情下的逆势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