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引领 济南专精特新企业增速喜人
■ 中国工业报 陈丙会 近日,中国工业报从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济南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正在跑出 “高速度”和 “加速度”。 7月19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名单,济南市新增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5家,走在全省前列。8月3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1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济南市新增38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950家,稳居全省第一,大幅领先第二和第三位,增速也十分喜人。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长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他们多数深耕制造业,不是靠炒概念融资和砸钱快速扩张,而是依托技术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专精特新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排头兵 专精特新正成为新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这方面中央的政策信号十分明确。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特别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 “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提到,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当前,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企业家们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为掌握独门绝技的 “单打冠军”或 “配套专家”。 此前,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 《关于支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安排百亿资金奖补专精特新的佼佼者——“小巨人”企业。 在济南,专精特新企业也已蔚然成风,数量不仅逐年递增,且增速喜人,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主力军。 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 济南专精特新企业的爆发并非偶然,这是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汲佩德告诉中国工业报,近年来,济南市把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作为强省会战略的重要支撑,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任务,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动能,推动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 “三个发展”走在前列。 在这一过程中,坚持把提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加快壮大工业强市建设生力军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实施企业主体梯度培育工程,不断完善提升专精特新 “小巨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政策,加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初创型、种子期企业加快发展。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先后制定出台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济南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广大中小企业 “以专为基”,突出专业专长的优势,在行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协作配套水平,以独特的差异化产品巩固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从2018年至今,济南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每批次新增数量,从第八批、第九批的合计18家,到第十批81家、十一批121家、十二批142家,今年则达到了383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中,济南市每年新增数量从2019年度的1家,到2020年度的9家,再到今年的28家,每年也是多倍的增长速度。 完善工业强市政策精准服务体系 对于济南而言,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补足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有利于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下一步,济南市将持续完善 “1+N”工业强市政策精准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紧紧围绕四大主导支柱产业,深耕细作37条产业链和40个产业集群,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聚焦重点领域、关键节点,推进产业链延伸合作,支持链主和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要素,鼓励中小企业持续精耕细作,提升配套协作水平,在制造业补短板、锻长板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坚持初创、领航和头部企业一体培育,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实施 “名企名牌名家”三名工程,持续开展 “树名企、育名家、创名牌”活动,让 “名企名牌名家”领跑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到2022年,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2000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汲佩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