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能结构性替代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7月2日,在由阿拉丁控股集团发起的第三届雁栖湖论坛上,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原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多种路径,中国实现 “双碳”目标,要加大节能力度,加快绿能替代,推进全社会绿电电气化和电动化。 徐林指出,中国的碳减排新宣示和新选择,对共同化解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缓解中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面临的压力,更好地形成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识,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碳减排的路径到底应该怎么走?徐林表示,要全方位加大节能力度,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大加快绿能的结构性替代。在城市和乡村规划设计中推行碳中和理念,加快全社会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的建设,建立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和创新的制度体系、激励体系。 “首先要全方位加大节能力度,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目前单位GDP能耗与较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大概还有30%~40%的差距。弥补这个差距,有利于抑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和尽早实现能源消费达峰,毫无疑问也有利于碳排放达峰。”徐林表示,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制度设计中,应该更多关注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在用能权人人平等基础上,通过用能权额度配置和市场交易制度,更好地激励节能和少用能,让多用能者通过多付费承担减排责任。 其次,要加大加快绿能的结构性替代。徐林认为,加快绿能替代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也是未来能源革命和转型的根本要求。加大加快绿能替代,重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内陆核电、燃料电池、储能、智能电网,以及新能源领域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徐林表示,在城市和乡村规划设计中,也要推行碳中和理念。考虑到建筑及其相关能耗占了中国能源消耗的40%,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包括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中推行碳中和理念。改造现有建筑并在新项目建设中推行绿色低碳的城市、社区、乡村和建筑,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社区、乡村和建筑,加大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这或许会提高建设成本,但政府完全可以在供地环节、规划环节、定价环节、税收环节,通过优先获得、容积率调节、价格税收、成本分摊等机制,来予以激励和推广。 徐林强调,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是环保和碳减排,要构建系统的激励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助力 “双碳”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