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导航产值超4000亿元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 《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16.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1%,达到1295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2.11%,增速略高于去年。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9.9%,达到2738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7.89%。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0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 (含新三板)总数为84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7.79%左右。 2020年,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 截至2020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1.5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2020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高速增长,突破10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出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 (谭振华)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积极进展 5月18日,国新办举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发布会。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介绍,2020年至202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要有三个目标:一要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二要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三要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 郑国光指出,普查工作按照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分为普查前期准备、试点 “大会战”、全国试点、全面展开等阶段,并按照 “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要求,加强普查数据和成果的应用。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普查工作体系。全国所有省、市、县全部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普查办、专职管理队伍和技术团队,编制了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普查试点等。中央层面相关部门也组建了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和技术团队,加强组织实施和对地方的培训与技术指导。二是完成了普查技术规范等制修订工作,形成了普查技术体系。三是探索形成了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和普查队伍。 (曹雅丽) 大庆油田1.8万口套损井获新生 “让1.8万口套损井修复后继续呼呼冒油。”5月13日,中国工业报从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获悉,其研发的修复套损井多层压裂工艺实现新突破,开辟了大庆油田提质增效的新领域。 随着大庆油田老油水井服役时间长,套管出现腐蚀老化、变形等现象,套管损坏油水井数量逐年增加,严重束缚高质量稳产和成本管控。据采油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员张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大庆油田现有套损井3万余口,每年增速在1500口左右。 “套损井剩余油相对富集,是原油产量挖潜的重点课题之一。” 为了提高开井率,实现油井产量效益最大化,2019年,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开始研发修复套损井压裂工艺,经过2年的刻苦攻关,取得新突破。目前,经过研判与测试,大庆油田有1.8万口具备压裂条件的套损井适用此项工艺技术。 经现场多次施工验证,修复套损井多层压裂工艺的突破,解决了以往套损井压裂无法下入或施工后无法起出的生产难题,不但克服了井筒条件的限制,而且成功实现了工程上 “下得进去、起得出来”,地质上 “细分薄差储层、安全高效改造”的双重目标。 截至目前,这项工艺已成功应用百口井,施工成功率100%。这项工艺的成功研发,转变了大庆油田套损井长期处于弃压或停产状态的局面,使其成为提高油田注采井网完整性和开发效果潜力井,满足了大庆油田高质量稳产的需要。 (余 娜 赵 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