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辽宁聚焦智能制造强省兴省
■ 中国工业报 韩丽娜 工业是辽宁的主战场。辽宁强调智能化改造和数字赋能,就是要以 “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省兴省。 近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省 “两会”精神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发布介绍了全省 “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亮点特点、重大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今年全省推进振兴发展重大政策举措等有关情况。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申世英表示,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谋划好 “十四五”工业发展,事关全省振兴大局。辽宁省工信厅高度重视 “十四五”规划编制,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加强与工信部和辽宁省规划的衔接,开展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并广泛开门问策,向近万户企业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形成了 “1+4”规划体系。 “1”是辽宁省智造强省 “十四五”规划,这里的 “智”是智能的 “智”,强调智能化改造和数字赋能,就是要以 “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省兴省。“4”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信息产业4个子规划。 做好 “三篇大文章” 《规划》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指标设定上,凸显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特色,设置了综合质效、智造强省、绿色发展、辽宁省特色等4类17项指标。比如设置了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指标。 在战略方向上,按照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做好 “三篇大文章”。在未来五年,通过改造升级 “老字号”,重点推动航空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通过深度开发 “原字号”,推进燃料型炼厂减 “油”增 “化”,向化工型企业转变,系列化、定制化发展用钢产业,发展镁建材、镁化工产业,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通过培育壮大 “新字号”,建成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整机装备研制基地、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等,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形成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增量。 在优化布局上,围绕全省 “一圈一带两区”总体发展格局,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发挥各市产业特色和优势,通过五年努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比如石化产业将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全面建设长兴岛—辽东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冶金产业将整合产能资源,推进钢铁产能向沿海基地集中。 推动 “十四五”规划实施见效 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辽宁工信部门将把做好 “三篇大文章”作为政治任务,在前期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三个 “字号”专项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抓紧谋划项目,推动工作落实,努力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争取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将围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出实招、见真招、上硬招,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大运行监测频度和分析深度。加大帮扶重点工业企业工作力度,做好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份额,建立清欠工作长效机制,杜绝新增欠款发生,全力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千方百计谋项目。围绕做好 “三篇大文章” “两新一重”等领域,谋划技术创新、产业示范与中试、技术改造、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培育、标志性项目和制度创新等七类项目。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强专项资金配套、科研攻关、技改贷款贴息等支持力度,推动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 三是优化升级产业链。围绕24条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在核电用泵、自主燃气轮机等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聚焦核心零部件断点堵点,组织上下游协同攻关。深度参与东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省域间 “互嵌式”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四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培育 “小升规”1000户、 “规升巨”100户,培育一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小巨人”企业。同时,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在无人机飞控系统、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创新突破。 五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用数字经济为优势产业赋能增效,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培育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面向装备制造业,加快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集成应用;面向原材料行业实现远程运维、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设面向消费品行业的服务平台,扩大个性化定制产品占比。 申世英说,工业是辽宁振兴的主战场,将全力推动 “十四五”规划实施见效,落实省委省政府 “抓落实、促落实、保落实”的要求,建立省、市、县贯通到底的 “责任链”, 用新理念、新办法、新举措,加快数字辽宁、制造强省建设,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