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观点 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的构想
■ 马 龙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工业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或能力应具备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对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做出回应,其核心是解决工业企业和产品存在的问题。 工业生产的产品既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能力,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也给社会及工业从业者带来了生理压力和安全压力。 这些问题和压力包括:研发设计、企业管理、采购及供应管理、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设备管理、能耗环保和安全管理、售后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工业互联网予以更好地解决。 第二层境界是对人类的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做出回应,其核心是要让工业从业者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有自豪感。 几十年前的中国或时间更早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业从业者是一个让人羡慕和尊重的职业,如同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所表达出的豪迈感,工人是当时许多人就业的首选。但随着工业1.0向3.0的演进,工业从业者的感受如同 “摩登时代”所刻画的那样,就是一颗 “螺丝钉”了。从工业1.0到3.0,工业技术和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值得我们深思的却是,工业从业者的地位和自身感受却在下降,工业已不能给予人类归属感和尊重感了。可以说现在工业存在的问题,根本是因此而起的。没有人愿意从事工业,认为它是一个脏乱苦的职业。因此,工业互联网就应将工业与当下人类愿意从事的行业相结合。以此,产生新的人类愿意从事的工业形态。 第三层境界是对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做出回应,其核心是要创造出更加创新的产品,即要使工业企业具备制造新兴产品的能力。 马云预言 “未来不一定是传统的实体经济,但一定是以拥抱互联网、拥抱智能化、拥抱新技术的新实体,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以后谁也离不开谁”。 在 “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演讲时说: “我们专家都不知道工业互联网应该怎么搞。有的人觉得很容易,其实面临的挑战非常艰巨。” “非常艰巨”的工业互联网,至少说明没有一种模式和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当前工业互联网界却将主要能力集中在解决工业企业和产品存在的问题上,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工业互联网第一层境界的工厂业务上了;对工业互联网第二、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的公共服务等业务基本没有涉猎。按生物多样性理论,在复杂的工业互联网系统中,业务多样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正如罗振宇所说: “一个创业项目要想成功,一定会伴随一件事,那就是推动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形成新的职业。” 因此,工业互联网要想成功,需要:一是通过转型传统工业企业为信息型工业、服务型工业、金融型工业. ,形成新的工业形态和职业 (工业互联网第二层境界)。二是通过创造出更加创新的产品,来创造新的工业形态和职业 (工业互联网第三层境界)。 这些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有单一方向的产品、方案、模式和能力。 《三体》里讲道: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这句话真够嚣张跋扈,但却充满了大智慧。如尼康数码相机不是被同行打败的,打败它的是与其毫不相关的手机,这样的情况已被愈来愈多的行业和产品所证明。它说明了大趋势,揭示了整个人类世界前进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时常听到,要打造杀手级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按照 《三体》所揭示的规律,这种杀手级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一般不会出自第一层境界的工业互联网,它应来自第二或第三层境界的工业互联网。 国际著名调研机构CBinsights利用大数据研究了百多家公司后,列出了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居第一位的是 “产品不是市场要的 (42%)”,也即我们说的伪需求;其次是资源耗尽 (29%)、没有一个好的团队 (23%)、遇上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19%)、价格和成本因素 (16%)等。 所以,一个能提供好的、确切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来说至关重要。 由此,可以考虑构建三类工业互联网产品服务的能力。一是改造方案,其核心是解决企业和产品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去满足的消费。二是转换方案,其核心是要协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我们需要去迎合的消费。三是创新方案,其核心是要使企业具备创造新兴产品的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消费。 它们对应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第一种是产能;第二种是市场营销技术;第三种是对于工业、生活的想象力。 但如丹丘生在 《关于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的三个冷思考》中所说: “即使真的能够带来1%制造能力的提升,但企业要具体去实施落地的话可能会产生2%的成本 (系统部署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3%的风险 (系统建设和磨合期对企业生产效率的降低,系统应用对企业管理、人事、组织结构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故工业互联网的工厂业务是大家考虑最多的,可能也是最难落地的。 同时,这些方案和产品的能力都需回答六个“什么”,具有什么功能、采用什么技术、带来什么效益、有何成功案例、何种操作模式、如何报价等。 (作者系山东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