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愿拿中国市场作为国际合作的平台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近日召开的2011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和产业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国际合作,我们愿意把中国的市场拿出来,作为国际合作的平台。” 万钢说: “最近有一个市场消费调查,其中一个问题引起我的注意:有73%的被访问者认为如果节能减排的产品、新能源产品比一般传统产品贵15%,他们是能够接受、能够使用的。这说明消费者的观点正在产生着变化。如果我跟他们说买一个电动汽车可能贵15%,但是运行的过程能够便宜30%,我想这就是一个更好的事了。” 电动车的商业化模式要由汽车供应商、运营商和消费者决定 关于中国电动车将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万钢认为: “电动汽车今后采取的是充电的还是换电池的模式?可能应从消费者的习惯角度出发,而不应该从政府的角度来决策。在去年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用了近一千辆电动汽车,验证了不同的模式,此外在全国25个城市中的示范应用也得到了印证。在大客车和中巴车,换电池的模式相当成功,换下来的电池可以在晚上充电,每天只要更换一次电池,12米的大客车更换一次电池的时间是8~10分钟。这个模式已被公交公司接受。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些使用情况的资料,在小型的家用汽车上,很多用户更加倾向于晚上在家里充电。因为他一天驾驶也不过几十公里,所以晚上在家充电就够了,对他来说更加容易。而且换电池并非轻而易举,按照现在的车身结构,换电池会对包括车身的机械强度、甚至噪音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换电池技术的发展,可能我们汽车的结构也会产生变化。当结构变化的时候,换电池也要逐渐改进。” 万钢提出: “总的说来,最后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汽车制造商根据客户使用习惯最终形成的一种约定、一种模式,而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服务的过程,然后我们会在政策发现有阻碍作用,或者缺乏推动力的时候,会大力推动一种商业模式的形成。我们会按照汽车供应商、运营商和消费者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一种模式,来推动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 发展电动车更需要重视国际合作 万钢在发言中谈到国际合作时说:“我觉得国际合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我们共同要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紧缺、粮食危机、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对于环境的需求。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国际合作。每一个国家,特别是汽车市场比较大的国家,或者汽车生产量比较大的国家,自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万钢强调说: “汽车的转型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国都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面做了很多工作。中国政府一向认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具体行动,就是承担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会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应用、推广,对于支持电动汽车走入市场的一些政策,包括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在国际示范应用上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是国家的责任。” 万钢分析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正因为看问题有不同的角度,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国际合作。我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希望所有的电动汽车都有相同的插头’。相同的插头听起来是件容易的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所以,我们推动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就是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明白,如果电动汽车不是用同一个插头的话会给生活带来多大的麻烦。这种情况下,我想推动国际合作就起到一个建立国际标准的作用,而这个标准不应仅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更多地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万钢诚挚地表示: “中国政府欢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能够参与我们的国际示范项目,同时中国政府也支持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参与其中。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国家的政府正式表态参与我们电动汽车国际合作项目,我国的上海和美国洛杉矶也已经建立了示范城市。另外据我所知,德国的一个城市也和武汉启动了示范对口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国际性的示范城市来推动我们的合作。” 作为在发展电动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科技部最高领导,万钢说: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科技部在这个基础上,将会同相关部委——发改委、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同落实 “十二五”规划的部署。科技部主要负责制定今后研发的发展规划,仍然会注重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即电池、电机、电子控制以及相关的电子使用件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同时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流的发展项目;面向长远,我们要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万钢指出,在电动车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商、学校及研究机构紧密地结合成联盟,推动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另外要做好标准、规范方面的工作,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商业模式。(本报记者 管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