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县域经济在转型中快速发展
稿件来源:本报讯
湖北省黄石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千年炉火不熄,其工业依 “矿”而生,靠 “矿”而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矿源日渐稀少;2009年初,黄石被国务院列为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资源枯竭城市,近几年来,其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却不断加快。2010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0.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99%,比2009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其管辖的大冶市发展速度更是明显,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达到118.49亿元,同比增长37.9%,成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黄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有何妙招?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黄石市委书记王建鸣。 王建鸣说,近几年来,黄石市围绕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资源城市转型,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仅大冶市近年来就关停 “五小”企业600多家,对新冶特钢、航宇鑫宝铸管等企业采取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等措施,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发展新路,工业经济由资源主导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注重理念创新,进一步明晰了县经济发展的思路。虽然黄石市管辖的县 (市)只有大冶和阳新,但是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始终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去谋划。首先,基于黄石的区位优势,我们跳出黄石,立足融入武汉城市圈、辐射鄂东南及赣北地区,提出了加快打造鄂东南及赣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为此,在国家级发展战略层面积极争取大冶、黄石为国家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争取阳新列入“两比照”政策;积极争取黄石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省级发展层面,积极呼应省委、省政府 “两圈一带”战略部署,重点谋划黄石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依托 “一带”发展黄金山、大冶城西北、阳新城北等三大工业园。其次,我们深入实施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 “三大战略,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省实施 “千亿元产业规划”的机遇,依托重点骨干企业,着力发展黑色、有色金属等八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千亿元大产业、培育百亿元大企业、发展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再次,我们着眼于统筹城乡来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在招商引资项目布点上向大冶、阳新倾斜;另一方面,在这两地交界处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二是注重破解瓶颈,进一步缓解了县域经济发展制约。近年来,黄石始终坚把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了融资、用地、能源等三大难题,促进了县域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为了破解融资的瓶颈,市政府建立了由21家相关部门组成中小企业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措施,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贷款效率。通过银企合作机制,与5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了总额达520亿元的意向信用资金支持协议,促成全市金融机构与618家中小企业授信171.8亿元。至去年底,我市已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家,为300多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12亿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在 “创造环境”、“城乡统筹”、 “创新体制”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县域经济在转型中得以快速发展。(本报记者 何人民 通讯员 万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