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公布了2010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吉利汽车2010年的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7%。在吉利汽车公布相关业绩报告之前,国内的另外两家在港上市车企——比亚迪股份和长城汽车也相继公布了2010年的业绩报告。
从在港上市的三家自主品牌车企公布的业绩报告来看,与在A股上市的其他自主品牌车企所公布的业绩情况相比,去年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的业绩表现十分抢眼,利润逼近上市集团车企前三。业内汽车人士分析认为,这三家自主品牌车企在去年全国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业绩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特别是民营自主品牌车企的赢利能力和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生命力,以及不可小视的发展潜力。
长城、比亚迪利润逼近上海汽车
三家在港上市的自主品牌车企中,长城汽车公布的业绩表现最为突出。长城汽车3月16日发布的201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长城汽车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221.75亿元,同比增长78.9%;其全年净利润达到26.98亿元,同比增长163.7%,是三家在港上市的自主品牌车企中,净利润额和净利润增幅均为最高的车企。
吉利汽车去年全年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分别为200.99亿元、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17%。
根据比亚迪股份的业绩公告显示,2010年,尽管比亚迪股份营业额达466.8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28%,但其净利润为25.23亿元,同比下滑了33.48%,但即使如此,利润仍高于产销居国内前四的长安汽车。
2010年,我国成为有史以来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企业的的利润也在不断攀升。国内A股上市车企发布的2010年度报告及业绩预报显示,六家乘用车类上市车企的利润也出现大幅增长。盈利在15亿元以上的几家主要企业中,赢利能力最强的当属上海汽车,但其自主品牌盈利仅占很小的部分;一汽轿车中的自主品牌规模也很小,仅有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赢利能力能够与在港上市的三家自主品牌车企旗鼓相当。
由此可见,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三家企业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中最具赢利能力的主力阵容。
利润增长彰显企业产销规模扩大
新华信资深汽车分析师孙木子长期研究国内汽车上市公司的发展,他对上述三家车企的利润进行分析后,告诉记者: “目前三家企业的利润增长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利润增长来源于企业销量的增长,特别是销售额的增长。”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三家企业的利润增长,与在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的前提下获得的销售增长是分不开的。
据中汽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我国汽车市场再次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自主品牌销量方面,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27.30万辆,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三家车企去年的总销量为133.21万辆,占整个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的五分之一,其销量规模不可小觑。
“尽管这三家自主品牌的利润增长与整体汽车市场的增长密不可分,”孙木子谈到, “但从各自的企业战略分析,三家车企均具备强大的企业运营能力。”
分析可知,长城汽车去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受国内汽车销量增长及海外出口的拉动。在去年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长城汽车2010年共销售新车39.73万辆;而长城汽车的SUV车型更是自主品牌SUV的绝对主力。
2007年开始实施战略转型的吉利汽车,在去年产能不足和出口并不理想的情况下,由于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以及平台产品开发战略开始收效,并在品牌形象、客户满意度、产品品质和可靠性方面实现了提升,吉利汽车仍维持了国内销售市场的可观份额,去年共销售新车41.58万辆。目前,吉利汽车的产品价格区间已经全面提升,产品价值和毛利率也进一步增长,可见其战略转型已开始步入成功期。
2010年,比亚迪股份则是在重重困难的包围下完成了销量目标。2010年,比亚迪先是在产品和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遭遇质疑,并引发了外界对巴菲特从比亚迪撤股的猜想,从而使得比亚迪汽车的股价下跌,乃至整体发展受阻。接着其旗下经销商的退网事件也让比亚迪的销量急剧下滑,年初既定目标也未能实现。但在种种困难下,比亚迪汽车2010年依旧销售新车51.98万辆,依靠庞大的销量增长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保证了企业的利润增长。众所周知,比亚迪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自产自销零部件的车企,只有少量关键零部件外购,这对有效控制零部件的成本非常有利。
自主民营车企在困境中崭露实力
事实上,由于上述三家汽车企业属于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在我国汽车工业中所处地位较特殊,使得这三家企业面临着特殊的境遇。未来汽车市场的形势日趋复杂,随着企业成本不断增长,我国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更多的挑战。
西南证券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峰表示,今后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将转向理性发展态势,自主品牌的产销量不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进而使得其市场占有率受到考验。他进一步分析表示,目前外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一定层面上打压了那些技术实力不够的自主品牌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的不断推出,价格更低廉的合资自主产品将从品牌概念及产品市场上进一步蚕食本土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来自外资品牌的竞争只是一方面,对吉利、长城、比亚迪来说,他们自身的民营自主品牌身份也让其面临更多的问题。”刘峰认为,国企自主品牌由于背后拥有雄厚的财力支持,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高端产品研发。此外我国的国营自主品牌企业大多拥有合资背景,这些都使得国企自主品牌企业能学到更好的管理经验。相比之下,单靠自身发展的民营自主品牌企业不但在研发、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实力不够,而且也很难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从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研发及与其他品牌竞争的实力。
“这些因素的存在,显示出民营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之困,但从当前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发展及利润情况来看,这三家企业的运营能力卓有成效,因此更具有在困境中的生存之道。”刘峰告诉记者,民营自主品牌要想获得很大的发展,今后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企业经营及发展战略方式。 “同时,政府和行业内对民营自主品牌,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支持。”(本报记者 曾才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