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今年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近日生产出制造农用车轮胎的原料——丁二烯橡胶BR9000产品6700多吨。该产品经过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监督检验,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优等品标准。图为该厂丁二烯橡胶装置员工正在生产现场工作。 (张太亭 摄影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该 《意见》提出,到2015年国内旧轮胎翻新水平有较大提高。载重轮胎翻新率提高到25%,巨型工程轮胎翻新率提高到30%,轿车轮胎翻新实现零的突破,废轮胎资源加工环保达标率达到80%。同时,稳定发展再生橡胶产品,年产量达到300万吨;橡胶粉年产量达到100万吨;热解达到12万吨;培育10家左右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知名企业。
据记者了解, 《意见》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此,2月24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专门组织召开 《意见》政策解读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意见,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到会并讲话。
此次会议是由工信部节能司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建忠主持,节能司调研员李洪良对该政策作了解读。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有关专家,北京吉通轮胎翻新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参加会议。
废旧轮胎将实现资源化
《意见》明确要求,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要以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节能环保、提高产品质量,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 “十二五”发展目标。对旧轮胎翻新再制造、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橡胶粉和热解四大业务板块,提出加大新工艺研发力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装备水平、强化节能减排、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产品应用市场及提高产业化水平等具体工作任务。针对该 《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以下四方面来推进相关工作:一是提高轮胎翻新率,优化产品结构;二是加强再生橡胶产业节能减排;三是逐步扩大橡胶粉直接应用范围;四是促进热解技术不断优化。
李洪良表示,首先,提高轮胎翻新率,就是要加强源头治理,提高新轮胎出厂质量,严格执行轮胎质量 “三包”制度,推动贯彻磨耗极限标准,有效回收旧轮胎,解决胎源严重不足问题。推广预硫化轮胎翻新技术,适时提高翻新次数,强化轮胎使用、检测环节的磨耗极限控制。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预硫化胎面翻新比例,发展全钢无内胎、载重子午胎及工程巨型轮胎翻新。提高产业装备水平,广泛应用充压检测和激光、X光无损检测等先进设备。
其次,加强再生橡胶产业节能减排,就是改进再生橡胶生产工艺,研发高温常压再生工艺、复原橡胶再生工艺及装备。发展特级再生橡胶、特种再生橡胶,开发无臭味、无迁移污染新型再生活化剂和再生软化剂。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环保净化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 “小再生橡胶”企业和再生橡胶动态脱硫罐化学脱硫生产工艺。
再其次,逐步扩大橡胶粉直接应用范围,就是促进橡胶粉下游新产品的直接应用,推广常温橡胶粉生产技术,开展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橡胶粉与废塑料并用技术研究,及加大橡塑共混材料在建筑、橡塑包复式铁道枕木、防水、隔音产品、民用橡胶制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
最后,促进热解技术不断优化,就是推进热解过程降温微负压技术应用,提高热解炉自控稳定性和降温负压反应效率及热解回收产品附加值。确保运行系统密闭性,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热解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环保化、产业化,严禁利用废轮胎 “土法炼油”。
废旧利用面临诸多问题
在这次座谈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轮胎翻新企业,由于回收上来的废旧轮胎存在开不出发票的问题,企业往往享受不到国家给予的税费减免。”
“目前,这现象在轮胎翻新企业比较普遍,深层次是由于当前回收体系不健全所致,国家给予综合利用企业的优惠也就享受不了。”山东庆云华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忠泉告诉记者, “同时,由于回收体系不健全,企业往往在本地拿不到生产所需的废旧轮胎,而是需要到千里之外的上海或深圳去拿自己的原材料,这给企业增加了不少困难。”
除此之外,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从事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企业大都规模小、装备落后、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特别是再生橡胶企业二次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产品技术、质量标准规范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市场开拓;三是普遍缺乏技术研发手段和力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统计,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远不能适应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要求。2009年,我国轮胎翻新产量仅为1300万条,翻新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轮胎翻新比例在45%以上;再生橡胶产量约270万吨,橡胶粉产量约20万吨,废旧轮胎的翻新率、回收率和利用率 都处于较低水平。
“锦湖事件”与废旧轮胎利用无关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不是以次冲好。”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表示,从生产技术上看,轮胎翻新与循环利用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设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而且大多数产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生产出的轮胎质量是有保证的。
朱军表示,轮胎翻新已经由热翻斜交胎为主变为以预硫化法冷翻子午胎为主。再生橡胶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其环保达标生产探索了新路子,常温精细橡胶粉生产技术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降温负压催化热解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将废橡胶材料 “吃干榨尽”的新方法。
据悉,2011年3月15日,央视在 “3·15”晚会上曝光了锦湖轮胎在制造中违规操作,致使汽车在行驶几百、几千公里或购车不到一年就出现开裂、鼓包甚至爆胎。对此,朱军表示, “锦湖事件”与轮胎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搀假有关,与用废旧轮胎生产没有关系,企业只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操作是不会出现类似情况的。
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
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意见》要求各级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体系与标准体系;二是推进回收体系建设,鼓励生产者参与回收环节活动;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工艺及装备、严格执行环保和能耗标准;四是加强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开展创新活动;五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全面服务产业发展,有效支撑政府行业管理。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发挥轮胎生产者优势,鼓励生产企业参与回收和综合利用活动。此外,提升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水平,还需国家财政、环保等部门的合力推动。
与此同时,据相关人士透露,《轮胎翻新与循环利用行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将尽快由中国轮胎翻新与循环利用协会组织发布,而 《汽车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已列入工信部2011年产业政策制定计划。
相关观点
有利缓解供需失衡
2008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大宗商品中的领涨品种。今年1月19日期货市场天然橡胶再次成为明星品种分外抢眼,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主力合约价格暴涨1865元/吨,接近涨停,最终收报3992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距离4万元关口仅一步之遥。到2011年2月9日,沪胶又冲上了43500元/吨的历史新高。轮胎生产企业成本不断抬高,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不无担忧地表示,2011年开局,轮胎行业的亏损面将会继续扩大。
在其价格飙涨的背后,供求失衡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据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统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已成为橡胶资源消费大国。目前,我国年均橡胶消耗量占世界橡胶消费总量的30%,每年我国橡胶制品工业所需70%以上的天然橡胶、40%以上的合成橡胶需要进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为此,相关市场分析师预测,2011年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将继续延续暴涨行情。据乐观估计,在2011年天然橡胶割胶旺季到来之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将可能继续维持高位,向5万元/吨逼近。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建忠表示,酝酿出台该 《意见》已有一段时间,其目的是大力发展橡胶工业循环经济,通过对废旧轮胎的翻新和综合利用来弥补国内市场天然橡胶的不足。
因此,虽然该 《意见》在某种意义上并非针对当前天然橡胶价格的疯涨而来,但政策的出台必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中橡协在向国家相关部委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提出:希望国储尽快向市场投放储备胶,同时尽快取消天然胶进口关税。但是,相关分析人士表示,投放国储胶只能短期缓解轮胎企业的压力,仅是杯水车薪,从根本上出台解决橡胶供应的政策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表示,轮胎是我国最主要的橡胶制品。2009年,我国生产轮胎消耗的橡胶占全国橡胶资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年产生废轮胎2.33亿条,重量约合860万吨,折合橡胶资源约300多万吨,若能全部回收再利用,相当于我国5年的天然橡胶产量。(本报记者 吴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