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波:转型升级是“十二五”发展主线
稿件来源:本报讯
“我国在转变方式以及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如果行动迟缓,不仅会使环境资源约束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而且还会错失重要发展机遇期,延误建设工业强国的进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3月26日出席 “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时表示,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将向包括创新驱动在内的五个方面转型升级。而升级的重点任务,则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工业形势依然复杂 苏波指出,总体来说在未来的五年中,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将十分复杂,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实矛盾与长期问题交织。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不断变革,既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给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深刻影响。“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将会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内外两个大局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也为我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 苏波指出,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内在动力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转型升级思路突出创新智能 转型是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对此,苏波强调指出,转型升级是 “十二五”时期甚至更长历史阶段工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工业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 “十二五”时期工业的转型将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尽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推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二是向绿色低碳转型。必须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 三是向智能制造转型。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模式,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四是向服务化转型。促进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推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是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转型。 苏波强调,升级要着重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 “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产业联盟;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波介绍了 “十二五”期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步伐;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着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要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极具活力的 “小巨人”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苏波指出,为了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先导产业,工信部将主要围绕六个方面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组织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重点组织编制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物联网、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以及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 二是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合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核高基”、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依靠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围绕TD-LTE、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装备、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大飞机及配套、碳纤维及应用等重点产业链条,组织实施产业链升级改造工程,突破瓶颈制约,健全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四是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标准总体架构研究和重要标准制订,完善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五是推动实施重点产业市场应用工程。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三网融合、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积极培育市场,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 六是加强对地方规划和项目的引导。加强对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指导各地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 苏波指出,从 “十二五”规划 《纲要》可以看出,国家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经济合理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及热利用装备,以及兆瓦级太阳能电站逆变、控制系统;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以先进核电项目带动核电装备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大型锻件、压力容器、DCS控制系统、核电泵阀等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推动生物质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苏波指出,在大力发展能源装备的同时,还必须超前部署一批对能源长远发展具有战略先导作用的前沿技术攻关,努力在新一轮国际能源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能源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本报记者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