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多元化 山西工业求转型
稿件来源:本报讯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 “以煤为基,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山西工业信息产业制定出了以 “五化”为方向, “六大战略”为措施的 “十二五”及开局之年路线图。 “五化”是指 “传统产业循环化、优势产业规模化、新型产业高端化、经济社会信息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六大战略”是 “创新引领、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低碳化推进、开放引进”。 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157亿元,同比增长16%,万元GDP能耗下降3.5%。 “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6000亿元。 “十二五”发展趋势 山西省经信委的一位主要领导表示,从规模总量看完全有希望。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7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446.3亿元,年均增长14%,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1.5%增加到2010年的48.9%,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82.6%增加到2010年的95%。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692亿元,实现利润844.4亿元,实现利税168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7倍、3.2倍、2.6倍。“十二五”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6000亿元,将分别比 “十一五”翻一番。从 “十一五”比 “十五”增加值翻一番半,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比 “十五”增长两倍以上看,山西工业 “十二五”有希望完成所制定的目标。 这位主要领导指出,从产业结构调整看有可能。全省煤炭行业矿井总数已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已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全省钢铁行业高炉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产能由 “十五”末的9%提高到2010年底的21%;焦化行业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上机焦产量比重由 “十五”末的36.9%提高到2010年底的90.6%;电力行业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到2010年底已占到70%;水泥行业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由 “十五”末的20%提高到2010年底的77%。 他还指出,从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看,具备了转型跨越发展条件。“十一五”期间,全省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61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2010年的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17.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以上,实现节能量4000万吨标煤。 从 “十一五”持续发展看,山西“十二五”已具备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条件。 六大战略措施 为完成 “十二五”目标,山西将采取六大战略措施。 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产学研合作、加快两化融合、注重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开发煤炭清洁开采、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转型跨越发展中的关键、共性、适用技术及技术装备,实施一批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有效增强山西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大力扶持 “百强潜力企业”发展,协调有关部门对百强潜力企业在规划、立项、重组、土地、环评、水电、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百强潜力企业实施计划单列、适度放权等政策,对百强潜力企业的重点项目设立 “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和达产达效进度,在 “十二五”时期将百强潜力企业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主力舰队。 实施大项目支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产业政策导向、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转移趋势,按照“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在冶金、焦化、电力和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和发展一批高附加值的节能、低碳及新能源项目,帮助企业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形成推动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 实施园区化承载战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依托现有的重点企业和重大工业园区,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培育和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等具有传统优势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实施低碳化推进战略,增加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节能重大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开发引进推动战略,拓宽工业发展项目资金渠道。以传统产业循环化、优势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为重点,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合作项目和省外乃至国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以企招企、以商招商,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在全省经信系统掀起规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本报记者 赵加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