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运营
稿件来源:本报讯
组织惟有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自身的运营,社会责任才可能真正在组织中得到落地生根,才可能成为组织基因的一部分。通常而言,社会责任融入组织需要涉及六个方面:社会责任理解、社会责任融合、社会责任沟通、履责绩效管理、履责持续改进和履责保障机制。 社会责任融入组织运营的基础是组织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与理解,因为只有正确认识了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才可能正确地将其融入。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确定组织的社会责任内容边界,这通常需要考虑组织的规模、行业、所有制、发展阶段等组织特征;确定优先议题,这通常需要考虑议题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组织的影响范围。 社会责任融合意味着组织要做到六个方面:一是融入组织治理,即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组织治理,实现对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优化,确保从治理层面上保障履责行为;二是融入组织使命,即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组织使命,实现对组织使命的改造、提升和优化,使得组织使命更富有“社会责任”的内涵,更具有可持续性;三是融入组织战略,即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组织战略,确保战略表述、战略目标、战略内涵、战略行动和战略评价都能体现组织行为的充分履责性;四是融入管理体系,即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组织的管理体系,实现对现有管理体系的优化,确保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五是融入日常运营,即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实现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优化,确保组织社会责任与日常经营的深度融合;六是融入组织文化,即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组织文化,实现对组织文化的提升和优化,确保组织文化富有责任内涵,为组织履责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社会责任沟通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组织发挥社会责任功能的基础。社会责任沟通通常要求组织建立不同类型的沟通模式,包括报告全面沟通、重大事项沟通和日常事项沟通,而沟通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如通过会议、公开活动、论坛、报告、新闻、杂志、海报、广告、信函、语音邮件、现场表演、视频、互联网站、播客 (互联网音频广播)、博客 (互联网文字论坛)、产品说明书和标签等方式以及通过新闻发布、访谈、社论和文章等媒体手段进行沟通。无论何种沟通方式,其信息都应该满足完整性、可理解、回应性、准确性、平衡性、及时性、可获得的要求。 履责绩效管理要求组织运用社会责任理念和思想对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进行变革,要求将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概念融入其中。履责绩效管理通常包括对组织社会责任绩效的衡量和社会责任绩效的考核。需要强调的是,全面的社会责任绩效考核对于当前绝大多数的组织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困难性,需要逐步推行和实施。与履责绩效管理密切相关的是履责持续改进,因为在社会责任绩效衡量和监控的基础上,才可能谈得上持续改进。社会责任持续改进要求组织应建立PDCA循环,经常审视自己的履责表现并纠偏,实现履行社会责任表现的螺旋上升。 履责保障机制是组织真正实现将社会责任与自身运营全面融合的基本要求,通常包括领导保障 (领导认识提升、高度重视与承诺变革管理模式)、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推进组织保障体系)、规划保障 (制定社会责任推进规划)、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各项推进制度)、资源保障 (确保有财务资源支撑社会责任工作)、能力保障(加强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专家 肖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