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11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图为穿戴防护装备的救援人员。 (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3月12日15∶36,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发生爆炸。图为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厂房外景。
(资料图片)
震级创造历史纪录的9.0级日本大地震已使日本社会生活和生产、交通体系陷入混乱,部分工厂已无法继续生产。目前来看,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三菱、丰田、本田、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14日起将暂时关闭在日工厂,原因是零部件供应震后受阻。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肆虐了日本东海岸,而这里集中了大量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数据显示,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8%左右。鉴于地震及海啸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仍在持续发生,目前还很难判断损害范围和损失金额。但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冲击。
日本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这场大地震必然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产生可见的冲击。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作为日本近邻,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产业所受波及不可忽视。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不会给中国带来直接影响,但将冲击全球多个产业,进而给中国经济带来间接影响。
对日本工业影响有限
长期研究日本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赵英认为,长期来讲,大地震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方面多,近年来,日本经济苦于需求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方向,长期来看,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将对日本经济带来新的投资拉动。
赵英不赞成日本地震重创日本经济的说法。他认为,地震对日本的工业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日本重灾区东北地区是日本国内制造业基地,日本经济的核心能力在大阪、名古屋和东京地区,那里聚集了日本高精尖科技研发基地。在地震中,这些地区受影响比较小,因此对日本工业经济的影响不是太大。而东北部的制造能力灾后恢复会比较快。
但是,赵英认为,日本与中国在产业分工上联系紧密,中国机械、电子等行业需要的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进口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主要来自于地震海啸后,造成的主要的港口、物流的混乱,从基础设施的修复到港口物流畅通至少需要1~2月,因此中国需要从日本进口零部件企业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日本在2004~2005年,很多产业链已向海外转移,地震对日本工业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日本的外贸出口受影响会比较大,主要是物流配给网络的重建需要时间。
中国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也认为,在过去20~30年间,日本的产业扩散在全球各地,GNP(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保持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单从经济上看,已经在海外打造了一个新的日本。它创造的许多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统计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尽管看上去经济增长停滞,但这只是表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土发生的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以及重要产业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白益民认为,地震对其国内经济不会有根本性的影响,恢复起来也比较快。
对中国的冲击与机遇
白益民表示,过去20~30年间,日本财团构建了 “雁行形态”,即以本土企业为雁头,掌握最上游的产品和技术;其次是韩国和台湾地区,主要为日本技术做配套;最后才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扮的 “雁尾”角色,为 “日本制造”做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从这个角度而言,受地震破坏的日本本土产业,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下游,特别是中国大陆的一些工厂。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卢山冰认为,2010年我国进口汽车的数量大约在25.3万辆,其中来自日本的进口量占到总进口量的1/3。此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合资汽车企业,这块儿有大量的关键部件需要进口。受日本地震影响,我们的汽车供应量可能受到牵连,汽车价格可能也会因此提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外经贸最大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口领域,因为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我国对美欧贸易巨额顺差,对日本贸易则巨额逆差,原因即在于此。去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逆差达556.5亿美元。因此,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在梅新育这几天联系的大型企业中,某大型电子企业堪称中国该产业力图摆脱受制于人困境的关键投资项目,其200多亿元总投资中,设备投资占70%,设备投资中又有80%是日本设备,且均未交货,这场地震对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该公司在基建阶段抢工期节省的时间有一部分可能会因此而损失。与此同时,某些汽车和家电厂商可能受到波及,因为中国厂商大量进口使用日产汽车、家电用冷轧薄板等高增值钢铁材料,2010年我国从日本进口钢铁101.2440亿美元,钢铁制品26.2698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材料。
梅新育认为,这次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附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从日本的进口要么替代进口来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一时无从寻找替代供货来源。
梅新育同时也表示,除了灾后的生活需求之外,日本大地震还意味着巨大的重建需求,而身为全世界最大建材、钢铁生产国,全球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我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
大震或伤全球经济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因大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也震荡着全球市场。有分析认为,大地震可能拖慢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例如,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像苹果ipad这样的畅销电子产品也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 “梦想”客机的机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厂商提供。
美国科莫多研究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弗里·兰茨贝格指出, “从全球视角来看,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也仅是短期的。”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赫维希认为,这次地震不会对全球增长造成重大影响;它显然会加剧日本的财政问题,但日本能在不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渡过这场灾难。他预测日本2011年经通胀因素调整的经济增幅为1.2%,远远低于2010年的4.4%。他预计,一旦将重建效应考虑进去,这次地震可能会使这个增幅减少0.2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这次的灾难是 “在最坏的时候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因为日本已经在与恢复经济增长相抗争,同时日本还要减少它的巨额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日本政府目前面对的难题是,日本的债务负担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中最为沉重的,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值接近200%。
有分析认为,总体上不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但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日本国民经济出现下滑,恶化国内债务问题,打击经济的复苏势头,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因此放缓复苏步伐。同时,考虑到目前中东局势的发展、恶化,不排除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核电安全与沿海经济
日本大地震带来的一个 “最坏的消息”是福岛核电站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及1号和3号反应堆建筑爆炸事故。一时间,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又添了新的“担忧”。由此引发的不安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市发酵,当地居民要求立即关闭德国所有核电站。
近年来,全球核电建设进入高峰期,数据显示,核电已超过全球发电总量的16%。目前在建核电站最多的是欧盟、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有分析指出,人类如果无法彻底放弃核能,那关键就要防范核灾难再度发生。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12日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尚待评估,但带给我国核电安全发展三个启示,即采用 “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应对地震上比之二代技术更安全,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层面都要做好安全预案,各核电站之间应加强应急联动。
陆启洲指出,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 “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日本大地震还引起一些学者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思考。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日本沿海受灾城市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惨重,这让我们重新考量沿海经济,沿海经济带来的危害需要考量。
袁钢明表示,中国是个大陆国家,把重工业摆在沿海地区,忽视我们还有广阔的内陆腹地。沿海的发达,多半只能造成近海地区的发展,离海远一些的地方就成了贫困地区。像江苏、广东等地在沿海建造大型石化工业,仅仅考虑运输方便,而忽略可能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内陆开发的建议应该得到重视。(本报记者 陈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