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封闭
稿件来源:本报讯
3月4日,北京铁道大厦。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经济界别第37组的会场内,下午的讨论尚未开始,就已聚集了大批记者。 这是政协会议的第二天,也是分组讨论的第一天。经济界别因为汇集了众多政商届人士而被中外媒体,特别是财经类媒体广泛关注。因为想就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采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记者也早早入场。会场不算宽敞,除去与会委员和工作人员,留给媒体的座位仅有四五个。记者幸运地抢到了最后一个座位。后来的,倒也习以为常,把随身装备往地上一扔,站着就是。更有满不在乎的,直接席地而坐。总之,只要抢占到了一席之地就是胜利。再后来的,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委员尚未到,会场已被众记者占据,后来工作人员干脆把门一关,不让媒体记者进场了。 包括记者本人在内,抢先入场的记者都暗自庆幸。没想到的是,这种庆幸,并没有持续很久。3点,主持者刚刚宣布讨论开始,就被一位工作人员打断。原来,当天下午,该会场也对境外媒体开放,但由于场内记者太多,导致境外媒体进不了场。工作人员希望场内的媒体能到别的会场采访,把位置让给境外媒体。可想而知,这要求当然不会得到媒体的配合。大家都不想放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采访机会。 见无一人相应,工作人员只得求助于主持者。 “请境内的媒体发扬风格,你们可以采访的小组很多,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境外的同行吧!”主持者也是政协委员,他既这样说,媒体纵是万般不情愿,为了让会议顺利进行,也只好让位。 记者旁边是一位来自深圳的记者,她颇有些气愤地说: “深圳的两位马总都在这个会场 (平安的马明哲和招行的马蔚华),不让采访,我们的任务怎么完成啊!” 大家极不情愿地从会场出来,才发现场外聚集的境外媒体,几乎已把走廊挤满了。一拨出来,一拨进去。有的记者只好去别的会场,但记者和深圳的那位同行还是不甘心。只好堵在门外,希望采访对象有出来的机会,能趁机采访到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分幸运的是,那天马蔚华中间还真出来一趟,并被记者们给迅速 “控制”。记者最后也终于采访到了他。(本报记者 杨 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