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希军:让民营企业更好地传递“交接棒”
稿件来源:本报讯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及代际交接给予关注并建立相应的有效机制,让民营企业更好地传递 “交接棒”。 闫希军称,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重要成就。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笔巨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也形成了一批宝贵的民营企业家资源,成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竞技场上的一支生力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第一代创业者向下一代交接班的问题,已经紧迫地摆在了很多民营企业面前,是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也是国家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 闫希军认为,从整体而言,民营企业的交接班问题,不是一个人、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的 “国家大事”、 “社会大事”。 “十二五”时期,是民营企业“多项焦点的高度重合期”。一方面,要紧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交接班进入高峰,巨量的民间资本由此转手,很多民营企业相伴产生资产分化重组、产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问题。 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传递 “交接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要关注的问题是要 “让这部分人传下去,让年轻一代接过来”。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民营企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协助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代际交接,防止民营企业的断层危机,闫希军提出如下建议: ——国家要从战略层面充分关注民营企业青年人才接班问题,宣传机构、媒体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帮助民营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财富观念。 ——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及省级政府机构中,设立专职部门,负责规划、指导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将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等其他所有制经济主体,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中,统筹规划政策支持。 ——建议从民营企业的纳税中,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建立继续教育和培训学院,培养民营企业后备人才、职业经理人才和青年创业者,形成民营企业后备人才的持续化、长期化、正规化的教育机构。 ——充分利用已有的党校、行政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等教育资源,以及政府机构的协调力、号召力,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协助民营企业建立并完善党团工会组织。 ——伴随着民营企业接班人的上任,往往发生企业的转型,要对企业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特别是家族式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家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面向民营企业的长期持久发展,在更广泛的范围为民营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特别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和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与民企接班相配套的职业经理人培养与使用长效机制,使民企人才培养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长期事业。本报记者 杨世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