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主要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石巨头就铁矿石和炼钢用煤涨价幅度达成初步一致,4月起日本进口铁矿石价格约为每吨170美元,将比今年第一季度上涨约25%,创历史新高。炼钢用煤价格约为每吨290美元,较第一季度价格大约涨35%,是历史第二高价位。 (资料图片)
每年的3月份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都会如期举行会员大会,今年恰逢4年一次的换届选举,但别具意味的是:伴随着新一届中钢协领导班子的诞生,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时代可能就此终结,新的指数定价模式或将登上历史舞台。
2月17日,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已经率先对游戏规则作出主动调整。据相关媒体报道,其向中国钢厂发出的最新报价显示,铁矿石离岸价格将从155美元/吨提高到168美元/吨,涨幅达到8.4%。如果加上海运费用,铁矿石到港价格已经接近200美元/吨,创下新高。
高价泡沫节后再现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增加1089万吨,创下了单月历史新高;平均进口价格达到151美元/吨,接近金融危机前2008年8月份154.46美元/吨的历史高点。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分析指出,除了春节后钢材市场逐渐回暖推动铁矿石涨价之外,澳大利亚、巴西的极端天气,以及国内持续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是驱动国际铁矿石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
此外,钢铁厂商的良好预期以及铁矿石贸易商伺机囤货的投机行为,也是铁矿石现货价格一直处于上行通道的重要推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以来,我国19个港口铁矿石库存从月初的8090万吨增长到8846万吨,涨幅接近800万吨。针对春节后高矿价、高库存的局面,中钢协发出预警说,当前的铁矿石价格完全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供需状况,人为推涨因素不容忽视,国内钢铁企业及贸易商不要盲目跟涨,应该随时提高警惕。据预测,这种铁矿石的高价泡沫可能在4月底前破灭。
指数定价再度 “被推行”
在1月份铁矿石现货指数价格达到180美元/吨高点的基础上,必和必拓还是迫不及待地提前向中国钢厂发出提价通知,这一行为被业界解读为国际矿商再度强硬推行月度定价模式,以替代刚刚施行一年之久的季度定价模式。
虽然另外两大巨头——力拓和淡水河谷尚未启动月度定价模式,但在价格水平上基本与必和必拓保持同步。
刚刚卸任的中钢协原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早已失去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去年国际矿价的大幅上涨不是中外铁矿石谈判博弈的结果,而是三大矿商单方面强制推行的结果。
事实上,由于三大矿商拥有全球70%以上的铁矿石资源,中国钢铁企业面对虚高的报价,只能被动接受,持续吞下成本深度侵蚀利润的“苦果”。
中钢协会对国内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97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9%,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
与之相对应,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单价平均上涨48.5美元,铁矿石涨价导致全年多支付人民币1980亿元,相当于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利润的两倍以上。
在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时代,三大矿商依靠操控海运价格,长期获取垄断利润。据估算,去年力拓和必和必拓各自的利润总额达到143亿美元,约合955亿元。
倘若实施新的指数定价机制,国际矿山巨头将通过操纵指数这一金融工具攫取暴利。记者了解到,当前施行的指数定价模式以普氏指数作为参考,后者以最高买方询价和最低卖方报价来评估当天的指数价格,这种定价方式不一定反映真实的市场成交价格。
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国内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比贸易商的平均进口价格高出5.67美元。这种 “不可思议”的事实表明,垄断格局下的人为因素已经成为铁矿石价格不断飙升的一个重要推手。
未来权益矿或占 “半壁江山”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吴新春在中钢协第四次会员大会上表示,按照6.6亿吨的粗钢产量估算,今年中国铁矿石市场或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预计铁矿石供给过剩7000万吨。
实际上,去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经从2009年的62.5%,下降为60%,出现了十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与此同时,国产矿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
罗冰生甚至表示,基于中国铁矿石需求减少、供应增加的判断,未来两三年内,我国铁矿石供需关系将会完全发生转变。
需求方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推进节能减排、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均是铁矿石需求减少的助推因素。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82亿吨,比上年减少913.47万吨,同比下降1.46%。
供给方面,2010年我国铁矿石产量高达10.7亿吨,比上年增长22%;国内尚未动用的铁矿石资源量接近343亿吨,占全国铁矿石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尤其是,不断高涨的铁矿石价格刺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海外找矿 “大军”。据悉,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海外权益矿资源达到1.5亿吨,约占进口量的三成;铁矿石锁定资源量达到180亿吨。
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预测,到2015年,我国自产铁精矿在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将从现在的不足40%提高到45%左右;而海外权益矿在进口铁精矿中的比例也将出现较大提升,预计从现在的不到15%,提高到50%以上。
呼吁建立国家战略储备
记者了解到,为打破国际铁矿石贸易高度垄断的格局,中钢协正致力于呼吁建立稳定的原燃料资源保障体系。可以预见,国产矿、海外权益矿和国家战略储备矿,将成为未来我国铁矿石供给的稳定渠道。
吴新春建议,为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国际谈判主动权,我国应该适时实施国家铁矿石战略储备,这一举措也将被写入即将出台的 《钢铁工业 “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议》。
在吴新春看来,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从法律上和政策上明确铁矿石的战略储备地位非常必要,为此应该建立国家铁矿石战略储备体系,设立专门机构管理铁矿石储备工作;研究并制定铁矿石战略储备的方针、政策、制度与运行管理等体制。
此外,针对进口铁矿石质量不断下降的现状,中钢协正在加紧制定铁矿石进口相关标准,以整顿进口市场秩序。
据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平均品位为61.7%,比2009年的平均品位62.27%下降0.57个百分点;而水分、有害成分等其他指标却在不断增加,国内企业 “花钱买海水、废石”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报记者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