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我国进口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和世界第四大消费品市场,但是,消费品进口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3%。 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日前在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前景论坛上表示,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是调结构的战略举措,也是巩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成果的重要举措。 “扩大内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要通过增加进口为扩大内需提供积极的动力。” 据透露,今年商务部将通过完善进口贴息、进口信贷等一系列促进政策,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措施,促进贸易便利化,进而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 国内消费比重仍需提高 俞建华表示,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既是中国政府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继续巩固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万亿元,约合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去年,我国累计进口货物1.4万亿美元,在世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8%,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和仅次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世界第四大消费市场。 俞建华同时指出,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相比,我国的内外需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统筹和协调。目前,美国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美元,是中国的5倍;欧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是中国的4倍,而日本消费市场规模是中国的1.7倍。但是,美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为88%,欧元区和日本也达到80%左右,而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48%,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结构仍存在一些失衡,导致了盲目建设,进而造成经济波动。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表示,在我国去年逾万亿美元的货物进口贸易中,绝大部分进口产品主要用于国内生产,或者再出口,最终作为消费品的比例依然较小。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分类,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消费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不到4%,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3%。相比之下,2009年,美国消费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4%,日本和德国分别达到20%和23%,即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达到10%左右。 以促进口支撑扩内需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对外开放将从过去以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的新阶段。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消费,也将为扩大进口提供不竭的源泉。 在当前调结构、扩内需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巨大市场。 一方面,我国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潜力巨大。扣除价格因素,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速度接近14.8%,其总体规模位列全球第三位。此外,我国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进程也将加速。 与此同时,中国开放市场的力度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只有9.8%,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原材料和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而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进口关税达到46.6%。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我国已经采取了取消所有商品配额管理的进口制度。 王受文表示,为进一步鼓励进口,商务部计划多措并举,一是建立和完善进口服务体系,提高相关进口政策的透明度;二是积极举办一系列进口商品展览会、博览会;三是积极支持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投资贸易促进团赴国外采购;四是鼓励我国内外贸企业与国外消费品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进而减少中间环节和交易费用;五是加快自贸区建设,以享受消费品进口的优惠政策。目前,中国计划与2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协议的有10个。(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