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与汽车融合 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跨界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近日,比亚迪与OPPO的合作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了新的高潮。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与OPPO在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设备上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双方将共同推进手机与汽车的五融开发合作,也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探案新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与OPPO的合作只是当前智能出行领域跨界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纷纷加入这一赛道,小米、华为等企业的动作尤为引人关注。 3月底,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市场反响热烈。作为从手机厂商起家的企业,小米跨界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历时三年,投入过百亿元,终于推出了小米SU7。该车不仅外观出众,还拥有自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超级电机等技术,打破了传统操作壁垒。小米的成功上市,进一步证明了智能手机厂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 与小米不同,华为采取了 “不造车”的策略,而是通过标准零部件模式、HuaweiInside模式以及智选模式为车企提供不同程度的赋能。目前,华为已与赛力斯、奇瑞、北汽、东风汽车旗下的岚图与猛士、广汽传祺、长安汽车等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打造的问界,不仅在一众造车新势力品牌中脱颖而出,更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稳居销量排行榜前列。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也在近期亮相,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 尽管苹果的造车项目历时十年最终宣告终止,但其对 “手车协同”的探索并未停止。苹果内部将新版CarPlay命名为 “铁心计划”,目标是深度整合CarPlay到车辆系统。这表明苹果依然看好智能汽车市场,并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除了小米、华为等企业,其他国产品牌也在车机交互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OPPO推出的Carlink车机系统、vivo推出的JoviInCar车机系统,均以更加智能、实用的解决方案带来了手机与汽车融合的新体验。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赢得了更多尊重。 然而,手机与汽车的跨界融合并非没有挑战。如何克服技术障碍,实现真正的低时延、自然无感的人机交互,以及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随着更多玩家加入这一赛道,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对于比亚迪和OPPO而言,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质的服务将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相互链接,相互赋能,两者之间的跨界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2024年将是一个跨界大年,汽车行业将变得越来越跨界,与信息通讯 (ICT)行业、能源行业进入深度融合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可以预见,在众多科技巨头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智能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这不仅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将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下,有网友戏称,曾经被戏称为 “四个轮子加一组沙发”的汽车,如今被称为 “四个轮子加一个手机”。汽车开始被看作是类似于手机的智能终端。无论是造汽车,还是造手机,在基础研发、核心技术上精耕细作、创新突破、久久为功的硬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在手机与汽车的 “双向奔赴”中,只有寻找彼此的核心竞争力,取长补短,才能开启双赢局面,从而助力中国制造业加快协同升级,为参与全球竞争增添力量。 (祁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