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现场主论坛
优秀论文颁奖环节
日前,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 (以下简称 “紫金论电”)在南京召开,邀请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3个国家的60位院士、教授和学者,围绕 “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的新型能源体系”主题,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研判能源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支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专家领导眼中的 “紫金论电”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周守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
当前,能源科技创新持续高度活跃,电力系统作为整个能源链中的枢纽桥梁和能源变革中的核心环节,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亟须系列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强力支撑。紫金论电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正当其时、适逢其势。下一步,我们要聚焦国际化背景下能源战略问题,关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的能源转型发展,以实现 “双碳”目标为核心,瞄准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推动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更好地引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许海清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部副主任
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落实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有力支撑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下一步,将持续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紫金论电为能源行业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大家深入研讨、群策群力,共同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能源电力领域一张靓丽名片——山社武 南瑞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生产模式、运行机理等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赢得战略主动。
紫金论电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能源电力领域一张靓丽名片。
今天围绕 “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的新型能源体系”主题,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共同探讨其中的关键核心问题,碰撞新思维,提出新方法,集聚合力为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国内外院士主旨报告核心观点
碳足迹核算是实现 “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和纽带—— 舒印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36届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
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对产品碳足迹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是核算产品碳足迹的基础参数,合理确定电碳因子计算空间范围、细化计算时段,有助于对电力系统碳流的精准溯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建议推广应用火电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技术,建立产品碳足迹本土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加强与国际接轨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和核算认证体系建设。
新型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思考——李立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名誉院长
报告介绍了我国10年来能源电力的重大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要义;进一步总结了关于新型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思考;分析了数字化智能化对电网的影响,并对透明电网进行了相关介绍。
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挑战的认识——郭剑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
报告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所面临的包括充裕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挑战,从中央关于新型电力系统五大特征角度阐述了各自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阐明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模式的本质变化,进而分析了应对挑战所需关注的几项关键技术。报告从多维视角、不同层次深入剖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与内涵,强调国家站位,聚焦科学问题、关心长远布局,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和科学思辨。
逆变源主导下电力系统的最优电压穿越——PalBikash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随着逆变器并网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压扰动情况下的立刻切除脱网的策略可能会给系统稳定带来巨大挑战,近些年来已发生多起与逆变资源运行控制不当相关的脱网甚至是大停电事件。尽管目前已逐步要求逆变器具有非正常电压穿越和动态电压支撑能力,但如何进行最优电压支撑仍有待探究。报告围绕 “单个逆变器电压支撑能力极限”以及 “如何不依赖系统参数实现最优支撑”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直觉和观念的补充甚至是挑战,数学优化方法为探索更先进的支撑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本征安全、长时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赵天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
目前,光电、风电供能间歇不稳定的不足日益凸显已成为限制其利用规模进一步提高的关键瓶颈。储能可以平抑能量波动,实现能量平滑、稳定输出,是支撑光电、风电大规模应用的必备技术。报告从碳中和战略出发,讨论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储能技术的要求;分析不同种类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讨论储能领域,尤其是长时储能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团队开发的本征安全、储能时长灵活的先进液流电池技术。
不确定性复杂系统的机制分析——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新型能源体系是典型的复杂巨系统,由信息、能源、环境等要素构成。为了研究该复杂系统的演化机理,优化其多目标及路径,首先为其建立了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模型框架;提出整体还原方法,对确定性的动态行为实现其机理分析。然后拓广语言模型,将高维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转换为多个确定性算例。最后提出由符号串模型作为风险排序的上层,与由确定性的整体还原方法作为下层的两层框架,协同实现了复杂巨系统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动态行为机制分析的难题。
智能电网技术革新是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新机遇与挑战——ChiYungChung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PES候任主席、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但同时面临多重挑战。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在应对智能电网挑战中的应用潜力。具体而言,报告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五个主要方向的应用潜力:电力功率预测、设备状态监测、电网状态估计、电网运行调度以及电网稳定控制。此外,报告还讨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中的作用。
宽频振荡稳定性分析中的坐标变换解析——YiZhang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RTDS技术公司首席技术官、副总裁
报告全面讨论了宽频振荡稳定性分析中的各种坐标变换,注释了不同参考坐标系 (dq0、PN0、序分量等)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电力电子电路频率扫描中出现的频率耦合的数学根源,拓展了宽频振荡频域阻抗分析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在实时仿真系统上开发的宽频振荡分析软件的思路和实现技巧。报告尝试以简单的语言澄清电力系统宽频振荡分析中一些常见疑难概念,希望增进对这一复杂现象及其分析工具的认识。
紫金论电已举办了100多场学术活动
紫金论电系列学术活动于201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瑞集团 (国网电科院)名誉院长薛禹胜提议发起和命名。从电力专业技术研讨,到大能源观视角碰撞,从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到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变革与能源安全,论坛始终紧跟世界能源科技发展最前沿,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从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展望未来趋势、推动学术交流、凝聚行业智慧,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
紫金论电至今已举办了100多场学术活动,汇集了全球能源电力领域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专业机构知名大咖,就最新行业动态、学术热点及相关研究成果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技术讲座和互动讨论,有力推动了大能源背景下电力科技发展的学术交流与争鸣。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是紫金论电系列学术活动的年度大型会议,吸引了来自中、美、英、德等17个国家40位院士、2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分享,自2019年起会议论文正式被EI检索收录,2020-2022年连续三年成功纳入中国工程院年度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