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 宇
储能产业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今年6月,全国新型储能项目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4400万千瓦。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表示,新型储能由于其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近年来正快速承担起电力系统调节作用,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但同时,行业依然面临成本、技术、市场机制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着力解决制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系列 “痛点”“堵点”“短板”问题,7月30日,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该联合体将推动新型储能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3家央企联手新型储能行业
成员单位包括33家中央企业和104家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团组织。
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由中电协会员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牵头组建,成员单位包括33家中央企业和104家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团组织。
包含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
该联合体将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着力解决制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系列 “痛点”“堵点”“短板”问题,推动新型储能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表示,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的组建,对于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十分必要、非常及时。“作为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利用好创新联合体的平台优势,为创新联合体贡献创新资源、技术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将与南方电网公司、创新联合体各成员单位一道,以最大力度、最实举措,成体系、分阶段开展重点任务协同攻关,覆盖新型储能产业链全链条、技术全领域、应用全场景,形成共投资源、共担风险、共有成果、共享收益的产学研用一流创新生态,共建、共创、共赢,共同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电池等储能重点行业悉数加入
在公布的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行业均有涉及;陕鼓、沈鼓、天合光能、惠州亿纬锂能等企业纷纷参与。
从联盟名单中看几乎囊括了电力行业的央企重点企业,贯穿了储能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全方位推动储能产业和技术发展,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铅炭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均有涉及。电池生产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均有囊括。
记者还注意到,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有沈鼓、陕鼓两大地方国企参与,相比其他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主流的技术,更清洁、更高效,可实现大规模、长时间物理储能,是储能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直以来,陕鼓深入研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如今,已完全具备10MW级-400MW不同工艺、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组解决方案。陕鼓“轴流+离心”组合机组方案完全匹配和响应了压缩空气储能市场不断大型化、规模化、系统效率要求高、经济性高等市场需求,持续助力用户实现降本、降碳、增盈。
压缩机是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最核心的设备,目前,陕鼓自主研发的轴流压缩机组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产量累计达2600余台套,产量居全球第一;创新研制的AV140轴流压缩机组,在技术、规格方面创全球工业压缩机领域全新高度。陕鼓还将世界一流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创新形成低碳节约智慧的EISS4.0能源互联岛方案,服务流程工业、智慧城市、一带一路等各领域用户,正不断激发新能源领域创新动能,赋能全球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其中沈鼓集团致力于压缩气体储能领域核心动设备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先后获得江苏金坛60MW/3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乌兰察布 “源网荷储一体化”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青海格尔木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项目等压缩机组成套设备订单,现已具备400MW等级以内不同工艺路线的压缩气体 (空气、液态空气、二氧化碳等)储能系统相关压缩机组成套设计能力。
下一步,陕鼓和沈鼓将与联合体成员单位一起,共建、共创、共赢,共同推动新型储能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各行业创新联合体密集亮相
6月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完成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
该创新联合体当前已布局57项重点攻关任务。计划3年内,在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规模化支撑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领域拓展29个重点示范工程,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革新发展和持续进步。
这样的创新联合体不是个例。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央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6月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完成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
目前,这些创新联合体正密集亮相。7月15日,中交集团等10家行业领军的海洋工程中央企业联合清华大学等24家具有海洋学科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民营龙头企业,组建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7月10日,中国联通牵头10家央企成立下一代互联网创新联合体。7月4日,中铝集团牵头的中央企业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启动。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在总投资中占比超过37%。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到83%,2022年、2023年中央企业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以打造 “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改革高地”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推动中央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