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有丰富的个性化服务。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 艳
当汽车产业被重新定义,电气化、智能化势不可挡,汽车生态系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由 “硬件主导”向 “软件定义”的转型,正为汽车带来更多新体验、新功能和新特性。
根据知名汽车洞察、数据和咨询服务公司标普全球汽车预测,到2030年,全球网联车规模预计达到8000万辆,中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700万辆,网联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90%,市场前景广阔。85%的新车未来可以持续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优化整车性能和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下,汽车行业被重新定义的同时,汽车产业生态也被重塑, ‘软件定义汽车’新时代正在到来。”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说道。
人机交互系统重塑座舱体验
物理按键、触控屏、语音助手、手势控制等多种智能人机交互方式,使驾驶感受更加自然、高效、便捷。
标普全球汽车车联网首席分析师李凡妮认为,软件定义汽车 (以下简称SDV)通过软件来定义和控制汽车的功能,使汽车从传统的硬件驱动转变为软件驱动,这种转变为车内体验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以智能座舱为例,SDV允许车企通过OTA不断新增、优化车辆功能和性能,用户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比如用户可以基于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驾驶模式、车内氛围灯光调节,以及个性化的内容服务推送等。
“定制化服务是满足用户差异需求和偏好的重要方式,既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又能够增加品牌忠诚度,还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李凡妮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车企需具备清晰的软件架构、较强的软件开发迭代速度及维护能力,基于不同整车平台、车型、零部件硬件平台开发,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基于不同场景,调用不同原子服务,产生不同组合,解决用户痛点。同时,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用户隐私以及车辆、云端和通信间的数据安全等。
在操作系统和芯片对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协同助推下,智能座舱芯片算力不断提升,座舱系统也能够支持丰富的信息娱乐应用,除了经常使用的导航、音乐、视频、游戏和在线服务等功能,多屏互动以及和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更提升了用户的智能设备体验。
不过,李凡妮指出,在其背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流和多模态交互,这对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驾驶安全则是更重要的挑战因素,车企应更加注重用户对驾驶的安全需求,影音娱乐应用不应该导致驾驶者分心。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革,通过物理按键、触控屏、语音助手、手势控制等多种交互方式,使驾驶感受更加自然、高效、便捷。人机交互系统可具备语音指令控制导航、空调、音乐等功能,并通过周围环境感知、3D模型重构技术,使驾驶者在使用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过程中,更流畅、精准地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知。此外,人机交互系统还能对车辆系统的决策、规划及功能状态进行说明,给驾驶者带来更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但不容忽视的是,成熟的人机交互系统需要高水平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精准的手势识别技术。如何在各种复杂的驾驶环境中保持高效和准确的交互体验,是车企需要重视的技术实现难点之一。” 李凡妮说。
大模型为智能座舱应用赋能
大语言模型在智能座舱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显著提升车内体验、优化人机交互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主要实现方式包括:语音助理、多模态交互和个性化服务推荐。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AI大模型已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发展潜力大。伴随着大模型应用的大规模落地,如何满足智能座舱面临的新需求,是汽车行业需要思考的底层逻辑。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称,大语言模型在智能座舱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显著提升车内体验、优化人机交互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主要实现方式包括:语音助理、多模态交互和个性化服务推荐。
首先,语音助理对于用户意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生成自然语言,进行多轮对话,理解上下文,用户可以与虚拟助理进行互动问答,聊天。同时,大语言模型可以实时分析和提供车辆状态、路况信息和驾驶建议,并凭借语音助手给出详细的车辆功能介绍和操作指南释义,车主通过与语音助手对话,即可快速了解车辆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
其次,大模型支持多模态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本、图像、音频或触摸屏进行指令输入,智能座舱依托大模型,接收到指令后能够理解并执行。同时,大模型可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根据用户的语气和词汇选择适当的回应方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最后,通过分析车主的驾驶习惯和偏好,大模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例如,根据车主的历史出行习惯,推荐最佳出行路线或附近的加油站、充电桩,或者根据车主喜好和模糊搜索,推荐播放不同曲风的歌曲。
“在大模型的驱动下,汽车产业已经站在了 ‘新智能’发展的开端。”在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看来,大模型的演进速度已经超出想象,进入百花齐放、全面应用的阶段。而大模型的应用不仅将改写智能汽车的算法和逻辑,也将大大促进生产力的革新,与汽车各业务场景相结合后,将会重构汽车产业链各环节。
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也指出,AI大模型技术正引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当下汽车行业正积极布局、拥抱大模型。一方面,大模型技术赋予座舱更准确、更流畅的语音识别功能,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语义理解能力,并进行拟人交互,使语音交互更自然。众多车企已先从车载语音助手角度入手,推进大模型在座舱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大模型技术的多模态特点可以综合处理语音、视觉、触觉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使智能座舱能更全方位地感知乘客和驾驶员的需求,提供多模态且更专业化的服务。
探索智能网联新商业模式
依托于车联网智能系统,车企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为安全便捷、丰富多彩的服务,按需付费订阅服务有望成为车企盈利新模式。
当智能网联汽车规模不断提升,一些新型的商业模式也随之诞生。车联网服务订阅首当其冲,车企将安全、导航、便捷服务等不同种类的车联网服务打包,以年度、月度订阅模式提供给消费者。例如,通用汽车OnStar车联网服务运营,可以基于安全、便捷、互联、在线音乐、视频等信息娱乐系统订阅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和内容。
有车企销售人员向记者解释,例如,整车功能可通过OTA按需付费,用户通过App即可购买解锁所需的整车高阶功能,例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加速性能优化、增强灯光等软件包,进而提升驾驶体验。
基于驾驶行为数据的定制化保险产品也是企业的新型盈利模式之一,车联网智能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保险方案。例如,通过分析车主驾驶行为数据,保险公司可以为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提供更低的保险费率。
基于高精度的定位,车联网智能服务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推荐,支持车主在车内完成预定餐厅、购物等。同时,车联网智能服务和车内支付结合,车主可快速实现停车缴费、加油、充电等服务,服务系统的评价和评分也能帮助车主做出更好的选择。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付费订阅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传统汽车按照配置生产,制造工艺不尽相同,这样会增加时间成本和制造成本。如果按付费订阅的形式,所有的汽车都是同样的配置,用户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开通需要的功能,会大大降低车企的制造成本,对消费者来说也更加人性化。”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提醒,车企推出付费订阅服务,虽然符合盈利逻辑,但仍处于探索期,很多车主并不愿为此买单。如果车企急于推进辅助驾驶收费,可能会劝退消费者并对车企自身销量、技术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车企想要实现更高毛利的收入,关键还在于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和服务的差异性。
延伸 阅读
我国拟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升级管理
8月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和汽车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对 《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 《通知》)的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为9月1日。
《通知》提出,在加强组合驾驶辅助准入管理方面,企业生产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汽车产品的,应当健全安全保障能力,明确系统边界和安全响应,确保控制策略合理,开展充分的测试验证,持续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保障驾驶员始终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和对系统的安全可控。
在加强产品安全与召回能力建设方面, 《通知》提出:企业健全相关汽车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建立缺陷信息收集、调查分析、召回决策与实施管理机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具备及时处置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召回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提升缺陷技术分析与评估能力;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提高召回实施效率和完成率。
《通知》提出,要加强远程升级(OTA)活动监督管理。企业实施OTA升级活动前,应当确保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并按相关要求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备案内容包括企业管理能力、车型及功能、具体升级活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等。企业在备案完成后,才能开展OTA升级活动,涉及变更产品技术参数的应在备案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保证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采用OTA升级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按照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召回计划,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
(龚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