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重要法宝 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鼙鼓声声催征急,改革开放启新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任务是实现新型工业化。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凸显了新型工业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一招。 目标既定,方法为要。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不二选择。 深深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总体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 深深得益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科学谋划,我国新型工业化在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大踏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成为引领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5G、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邮轮、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辉煌成就,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毋庸讳言,我国虽已成为工业大国,但 “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质量产品供给、产业基础能力等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尤其是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博弈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 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既有很多难关需要去攻克,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开拓。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昂扬姿态,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而不懈奋斗。 竭力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开启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中国经济发展的变革之旅。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持续推进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据确权、交易、跨境传输等基础制度建设,规范数据采集、处理等行为,培育数据产业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推动数据价值挖掘与创造,更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加快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打通科技成果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接的 “最后一公里”,推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着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大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立法,引导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强化以人才、知识、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尊重人才的制度体系。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以锻造产业领军人才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重大人才项目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全球创新要素资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风雨兼程,笃行不怠。承载着几代人夙愿的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美好未来正在由中国工业的奋斗者们创造和书写。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所有的美好都将如期而至,让时间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