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脱碳”进程亟待加速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 艳 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用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有关数据显示,商用车的保有量只占汽车保有量的12%,但其碳排放贡献率却占56%左右。因此,如何解决商用车层面的 “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成为整个行业亟须面对的课题。 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我国商用车出口面临的国际碳积分、碳足迹法规日益严苛。 在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上,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牛天林透露:“欧美已经在新一阶段的商用车法规标准制定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认为,制定更严格、更完备的商用车法规标准体系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实现商用车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汽车强国建设。 对此,有专家建议,可以效仿乘用车“双积分”制度,建立适用于商用车的碳积分、碳补贴管理机制,以此促进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牛天林则表示,中国可以加快对二氧化碳的管理,通过制定二氧化碳限值或者相关标准去倒逼零排放汽车的推进,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补助或者额外的激励措施,从而推进新能源重卡发展,降低它在一些应用场景上的成本。具体而言,希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商用车零排放的探索,以试点、以走廊逐步去探索适合发展的应用场景,探索一些好的商业模式,比如推广一些超充、换电等技术。 技术持续创新 “当前正处于关键窗口期,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核心还是要加快突破核心技术。”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商用车开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建宇介绍,目前,一汽解放推进纯电、燃电、混动三条技术路线,全面突破了传统车电动化和核心总成数字化技术,推出了高效、安全、可靠、环保的新能源2.0整车产品。在新能源领域,一汽解放把自主掌控最领先的大总成作为发展目标,目前解放系列的轻、中、重型的电驱桥、电驱箱、燃电发动机、储氢系统、动力电池技术相继实现了突破,自主总成即将支撑整车竞争力进入跨越式提升阶段。 “新能源技术仍然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和突破的卡点,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技术的颠覆式突破能够快速解决两个矛盾,带来行业的真正转型,但这也需要全行业、全产业链联合攻关。一汽解放作为车企的典型代表,愿意以车为载体、为牵引,为关键卡点技术攻关提供平台和资源,与业界伙伴共同渡过技术寒冬,拥抱转型的春天。”王建宇说道。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同样在新能源方面持续发力。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新事业总监黄绍军介绍,在技术端,东风商用车围绕用户场景及低能耗、低自重、低成本、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等用户核心需求,开展整车控制、轻量化、高压快充、集成热管理等技术的迭代,实现整车能耗降低15%,补能效率提升50%,低温续航衰减降低20%等效果,商品特性行业领先。同时,通过集团协同,快速推进电池、电驱、电控等五大核心总成自主产业化布局。 有着20余年甲醇汽车开发和应用实践的吉利则始终认为,甲醇是实现 “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减污降碳、节能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作用。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卡产品工程院副院长苏茂辉介绍,甲醇是液态的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将甲醇与电动化技术结合,能够各取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甲醇的储能优势和电动化的高效优势。远程打造的醇氢电动重卡,既有电动车的绿色低碳和低成本优势,又有与燃油车相当的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解决了当前电动重卡续航不够,无法应用于干线运输场景的问题。 苏茂辉预测,“如果整个行业每年大概有10%的商用车运行甲醇汽车,可以直接产生超过300亿元的产值,要不了几年的发展,整个绿色生态万亿的价值链可以快速形成。” 需多方协同发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国商用车行业在如何实现 “双碳”上已有了一些实践,但由于新能源商用车仅有11%的渗透率,远低于乘用车35%的渗透率,商用车减碳压力仍不小。 对此,黄绍军建议,技术创新方面,加快长续航、超充、固态电池、氢燃料系统等商品的推广,解决用户的使用焦虑,提升运营效率。加速感知融合、多域协同控制、线控底盘、高精地图等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路端、云端的布局,由 “单车智能”向 “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商用车产业链向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协同发展。 政策支持方面,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超充、换电站等行业标准的统一,给予购置税减免、路权优先、高速通行费减免等推广运营支持,健全碳轨迹研究和碳交易机制,统筹全价值链绿色低碳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完善补能体系,通过加快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牵引 “车-路-云”协同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加强主机厂与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在前端,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高效;在后端,与补能企业、能源企业强效协同,推进行业标准的建立以及补能设施的普及和优化;在运营端,与物流、运输企业合作,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车辆解决方案,助力车电分离、整车租赁、货源承接等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协同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针对商用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表示,一是企业要站在国际视角,站在零碳化、智能化高度看待转型发展;二是由政府主导,尽早解决商用车零碳技术路线问题,以减少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时间和资金浪费;三是减排降碳要协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