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发布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十四五”以来,国内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持续发力,国家绿色可再生能源体系构建工程不断推进,我国清洁能源市场加速扩容。生物天然气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国内天然气市场未来主要发展细分领域之一,逐步补足国内天然气行业产能,提升国家天然气供给安全性,行业整体发展潜力巨大。 近日,“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布。平台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委员会、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旨在建立健全绿色能源认证、消费、评价机制,创建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价值多元化实现机制。 生物天然气迎超潜力发展时期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在 “双碳”目标愿景下,生物天然气在能源消费脱碳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我国加速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系列政策指出,“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优化是我国 “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支持充分利用天然气等各种清洁能源,多渠道、多途径推进煤炭替代。 《2015年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请编制生物天然气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通知》等政策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及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提出将建立优先利用生物天然气的发展机制,详细勾勒了生物天然气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框架,明确提出生物天然气作为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 国家能源局预测,随着常规天然气资源开采量增加,我国天然气资源开采技术要求水平不断提升,行业资源开采难度增加,叠加欧洲能源危机事件影响,国内生物天然气迎来超潜力发展时期。 平台具备生物质热能核证能力 “建设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旨在实现非电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权益的量化统计系统,构建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认证体系,搭建非电可再生能源自愿认购平台。最终实现我国非电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引导全社会绿色能源的消费。”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会长,中节能环保集团总经济师、中节能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朝晖表示。 郑朝晖介绍,核证平台以生物质能源非电利用为建设的基石,通过在线监测、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项目生产消费活动数据的实时监测,保证了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核证平台以自愿、客观、公开、透明为主旨,帮助企业核证非电可再生能源产生量,同时将核证过程公开给社会,以社会的力量监督企业核查机构以及平台的运作,让核证平台成为一个社会可行、政府放心、行业认可的非电可再生能源的核证平台。 据悉,核证平台试运行至今,已有四个项目提出了核证的申请,协会积极配合协调,组织第三方现场核查、专家评审,最终所有的项目都顺利通过了核证,也成为核证平台第一批证书的持有者。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核证平台为支撑碳排放双控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和提升碳排放的统计能力,完善技术数据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证。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指出,平台主要打造三个目标,一是构建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数据统计体系。二是要量化非电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权益,三是鼓励全社会消费绿色能源。 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袁宝荣表示,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构建我国生物质能乃至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方面的数据统计体系,也可以更好的量化非电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价值。 据了解,平台建设一年有余,已具备生物质热能项目的核证的能力,未来逐步将生物质天然气以及生物质甲醇、生物柴油等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到核证平台,并配合编制相关的标准,最终将全部的非电可再生能源纳入到核证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 产业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生物质能潜力无限,被广泛地认同,未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当中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刚刚发布的 《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探索沼气、生物天然气终端利用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促进农村领域的甲烷排放控制。”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如是说。 会上发布了 《碳中和目标下的生物天然气行业展望》报告。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郝一涵对针对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作了详细解读。他认为,到2050年之后,结合国内传统的化石天然气,以及生物天然气的产能,两者相加起来我国可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自足。 郝一涵分析,长期来看,生物天然气的减排效益随着供需规模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对碳中和的贡献也不断加强。目前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但是市场对于生物天然气的关注度非常高,有效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中。 “根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的需求将接近100亿立方米,2060年可达到630亿立方米,相应的产能规模也持续增长。相比欧盟设立的2030年产量达到350亿立方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期来看,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天然气生产国和市场。” 郝一涵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