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投资逻辑巨变
■ 中国工业报记者 裴金钢 “这两年,国内风险投资发生了投资逻辑变化。”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风险投资机构金石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小波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此外,他还针对当前风险投资市场的竞争赛点和风险管理关键点,给出了如下观点。 风投逻辑悄然生变 近两年,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持续回流,同时受新兴市场比如越南、印度等地资本竞争分流影响,国内风险投资市场与五年前相比,确实 “不太热闹了”。放眼2024年,这种情况很难改观。 在募资方面,未来可募资本总量不会暴涨;投资方面,受全球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国际贸易形势制约,国内科创事业出现井喷行情的概率也比较低;在退出方面,股市大的利好行情暂未显现端倪,VC退出机会也不是特别优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管理所面临的考验就异常严峻。 国内的风险投资模式和逻辑正在悄然生变:无论VC还是PE,都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轻轻松松地赚钱了,一个怎样独再具创意的项目,用一套PPT也无法融到资了。 国内未来风险投资市场高歌猛进、野蛮式发展的节奏必然改观,很可能会持续出现各种 “暴雷”事件。 为此,国家应该逐渐完善监管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严格治理,促进从业人员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向投资项目要效益。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第一代企业家陆续退场,第二代企业家陆续登场。但企业科学治理水平并未真正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项目,在美国能成功,而在国内却会失败。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国家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历史比较短,不像欧美已经积累大量完备的规则、制度。 因此,国内风险投资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家精神也需要大幅提升。 高质量发展成决赛点 风险投资逻辑悄然生变,对风险投资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投资经理必须更懂技术趋势和行业发展方向,被投企业管理层与风险投资股东必须建立更加深厚的默契,股东团队与创始团队必须高效融合,等等。 投资和融资同样都非常考验人性。 在突如其来的成功IPO面前,很多老板的心态会发生巨变。假如一个创始人没有经历过人性的淬炼,当身价和公司市值翻了几番之后,他还能不能淡然面对,还能不能保持创业时的初心与战略定力,他的管理团队还能不能继续奋斗?这些对于长期陪伴他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说,都成了要害问题。 更加严峻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逻辑,决定风险投资机构不大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快进快出地挣钱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度关注公司质量,与被投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因此必须提升被投企业的科学治理水平。 光伏投资行业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某太阳能企业创始人深耕行业20多年,经历了各种风风雨;在申请IPO过会时,有专家建议考虑行业发展周期不予通过。但在了解创始人团队故事后,最终多数专家们一致投票放行。理由是,这家企业脚踏实地,各项财务指标均符合健康标准,而且估值合理,融资规模不高。 这家企业就是踏踏实实创造价值的榜样。监管机构对这样的创业项目应该给予认可,无论其所处行业属于哪个发展阶段,市场应该支持其壮大发展。这就是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 举例说明,比如中石油的中原油田上的磕头机,如果有一种技术能让它在一分钟内多磕几次头,那么产油量就会翻倍增长。这种能让磕头机在单位时间内多磕几次头的创新突破口,就存在于电容器技术问题上。而类似的技术创新就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点。 同理,新材料技术就是目前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创新点。如果某种新材料技术的研发,能够成倍提升生产效能,而且安全可控,那其风险投资价值就非常高。 当然,作为投资经理,我们还必须强化对行业和项目的洞察力。从行业来讲,每家风投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由GP的专业优势和长期投资实践决定的。我们比较看好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领域。 对于遴选项目的标准,我们最关心的除了财务结构稳健之外,主要考虑其主业发展是不是处于国家未来鼓励的赛道方向上,企业的主业技术是否有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当前环境下,对于投资机会的把握要强调耐心和定力。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融资者,都需要用耐心锤炼战略定力,这是公司把握机会创造价值的前提。 创新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风险投资机构的GP业务相当于代客理财。如果完全不能为投资人创造价值,那么风险投资事业就没办法继续玩下去了。因此,控制风险投资的风险就显得异常重要。 当前,国内风险投资市场正处于经历深度转型过程中:随着美元风投的淡出,以地方股权财政为引导的人民币产业投资逐渐升温。不可否认,这两年引导基金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探讨。 比如,要想取得引导基金LP投资,GP必须接受招商和返投条件,这其实就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招商和返投条款,在合肥风险并不明显。因为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本身就处于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线。那里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很多人都懂技术 ,跟他们谈项目,他们能迅速判断项目的前景和方向。 但问题在于,目前各地像合肥一样,具备技术和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并不多。 前些时间,南方某县级城市领导提出吸引风投到当地投资的建议。但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判断,特别好的企业、特别好的项目是不会到当地落地产能的。 还有一个北方某城市的领导,也来找风险投资,提出当地要建设多少个院士工作站,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链工业。 我们当时就给出建议:国内各地都有大量的科研院所,甚至一些中央地方国企有自己的研究所,这些机构有很多特别好的技术尚未商业化。其实没必要新建型研发机构,再者很多院士的研究成果理论指导价值大于商用开发价值。地方政府的引导资金投资,最好不要把招商和返投完全捆绑在一起,而且最好先不要说“只要你过来,就怎么怎么样”,而是应该将招商政策与返投政策独立宣讲,让企业独立清醒地形成判断。 在新的投资逻辑下,风险投资机构也需要强化风险管控。 为此,我们就提出了前置服务的投资条款:创投企业从我们这里获得融资,须接受我们的前置辅导服务。我们的员工要进入企业,跟创业团队一起办公,了解掌握实际情况,跟被投企业深度交流,实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后至少半年,我们再去思考这个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我们会客观冷静地跟创业企业一起分析当前的投资环境变化趋势,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如何才能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并给出合理的估值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