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开发区招贤纳才筑牢创新发展根基
■ 吴江宣 钱莉莉 韩文 今年,是国家级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1周年。经过31年,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已形成千亿元能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近500亿元能级的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正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四大 “新”制造业集群,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佳投资地之一。 回顾吴江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历程,吴江区委常委、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文斌深有感触地介绍,重视人才,千方百计培育引进人才,以人才集聚赋能创新驱动,突出 “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是吴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 如今,吴江开发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开展 “双招双引”,形成了高端人才不断集聚、创新浓度不断提升、双创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 在这里,从招商引资、经济转型,到发展各种新经济业态、集聚创新要素等都走在了前列。截至目前,自主培育市级及以上人才近260人、市级及以上创新团队6个。拥有各类工程研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200多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高新技术企业305家。 在这里,落户的优质工业生产型企业有近3000家,集聚了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网络通讯设备、液晶显示模组、电源供应器等产品的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以及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员单位、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机械装备产业基地。9家自主培育的优质企业在A股成功上市,资本市场“吴江开发区板块”正加速崛起。 在这里,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 “智改数转”和智能工业发展。拥有3家省级智能工厂、5家市级智能工厂,59家省级智能车间、86家市级智能车间,获得9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领域示范项目,开发区获评江苏省首批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和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 激活创新发展动能提升人才工作贡献度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2021年,开发区启动 “崇本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配强“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创新设立 “人才+科技+基金”联合引才模式,深入推进主导产业关联引才、跨区域联动引才和全产业链基金引才。 分类培养双创标杆人才。凝聚起人才条线与经济、科技部门 “最大合力”,针对性优化提升开发区人才政策,贯通创新人才和双招双引通道。在 “崇本领军人才”政策及“人才+科技+基金”联合引才机制的加持下,累计通过评审人才项目494个,落地注册科创企业近300家,今年上级人才项目申报中近90%的项目来源于崇本领军人才项目。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发区出台市场化引才机制,实现辖区骨干企业引才全覆盖,更大力度支持企业 “高薪聘高人”,亨通、迈为等企业团队成功获评姑苏重大创新团队。积极推动高质量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迈为获评市级生态融合型创新联合体。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材料,被称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 “芯片”,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部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获得者、公司董事长杨大伟在企业落户之初,依靠产业链优势引进另一家企业合作新设基膜生产工厂,有效解决基膜 “卡脖子”问题。 延展海外引才用才触角。依托 “吴江科创园海智基地”的平台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海外人才飞地、离岸研发中心等平台,就地取才、海外用才,亨通、迈为、博众、世华等多家公司均已建立海外分支机构,为区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释放创新发展活力推进人才工作融合度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聚焦和服务发展主战略,找准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的 “最大公约数”。 打通 “双向交流”渠道。持续开展 “互派驻、双挂职”工作,与高校连续9年开展教授 (博士)进企业挂职活动,已累计派驻70余位博士,通过人才交流加速推进 “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有效对接,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 “书架”、走向 “货架”,让科教 “富矿”更多转换为创新产业发展的 “真金白银”。 推动 “四链融合”发展。瞄准主导产业需求,科学编制开发区人才地图和100余项技术需求清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共性核心技术问题,全面构建创新网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链的 “强”,托举产业链的“优”。 开发区内的科创园不断推进多元化孵化载体建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创载体建设,建立 “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接力式企业孵化和培育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孵化的先锋区。科创园已经累计建成三级企业技术中心161家,孵化项目400多个,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已累计完成70多项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孵化企业近100家。成功培育迈为股份、赛伍技术等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高峰时达1400亿元。深挖引灌金融活水,植根于吴江科创沃土的国资东运创投在投资支持科创企业的过程中,总投资 2.5亿元的基金目前估值达到27亿元。 构建 “四高联动”机制。推动高水平开发区、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多方联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与西安交大共建花港湾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成势见效,举办拓岗聚才主题活动,与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打通校地人才流动渠道。联合上海交大及头部科技公司开展创新实践人工智能集训营,推动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集聚。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锚定人才工作满意度 家有梧桐,凤自来栖。开发区秉持不拼政策拼服务理念,从人才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构建筑梦逐梦最优生态。 加强 “点对点”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党工委联系服务人才机制,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企业 “听诊问需”,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和人才实际需求,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氛围。今年7月,首张示范区跨区域入外籍留学人员“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落在开发区。 打造 “精细化”人才服务品牌。建立“一站式”集成人才服务平台,打造同里人才会客厅,以 “小客厅、大服务、微窗口、广链接”为切入点,搭建人才交心交流的“专属会客空间”。打造 “人才融服务”品牌,常态化举办科创融享会40期,服务各类人才5000余人次,今年以来创新开展企业创始人沙龙等高层次人才活动5期,吸引区内近百名企业负责人参加。 配套 “全方位”乐居乐业保障。既让人才享受真金白银的政策叠加效应,又陪同陪伴他们成长。比如,开发区提供标准厂房减免租金优惠,给拟上市公司推荐保荐机构,给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打造 “人才融服务”金字品牌,服务人才落户购房、子女入学、公寓入住等。构建系统完备、配套齐全、服务精准的人才公寓3000余套。开发区发放 “崇本领军人才VIP卡”,与建设银行、上海银行合作推出 “人才贷”金融服务。大力开展科创企业 “人才融享会”,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 “人才会客厅”系列活动,打造更加舒心的人才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