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扛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12月4日,青岛西海岸新区2023年走进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调研推介活动启动,首站走进陕西省西咸新区。此次活动将进一步加深西海岸新区与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间的交流协作,形成与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互促的合作机制,切实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作为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黄河流域四个国家级新区之一,西海岸新区积极融入、主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不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省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 “桥头堡”功能,实现对外辐射带动与驱动内生增长的有机统一,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新局。 打造黄河流域便捷 “出海通道”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群的龙头新区。为持续彰显港口航运优势,西海岸新区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港城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港城融合发展统筹协调,全面建设前湾港、董家口港两大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提升服务黄河流域货物进出口的综合保障功能。 西海岸新区依托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生产性泊位达12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约4.11亿吨,拥有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集装箱码头,以及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共有223条航线通达全球700多个港口,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居东北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港口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5.23亿吨、增长4.9%(其中来自黄河流域货物4.24亿吨,占比81.2%);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143万标箱,增长11.8%,均位列全国第四;海铁联运集装箱突破169.7万标箱,位居全国港口首位…… 同时,为满足黄河流域货物进出口需要,西海岸新区持续提升港口贸易便利化,支持山东港口青岛港建陆港、开班列,延伸港口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内陆港已达37个,其中,沿黄流域35个,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73条。 擦亮黄河流域高效 “开放窗口” 作为中国开放政策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西海岸新区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打造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国际交易平台,为黄河流域省区融入国际大循环打造最高效的 “门户窗口”。截至目前,青岛自贸片区累计形成285项制度创新成果,首创占比35%,其中,“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12项成果获国务院、国家部委在全国推广,5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79项为全国首创;累计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均实现两年翻一番,获评 “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在全国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西海岸新区始终秉承 “新”这一特质,先行先试。于山东省率先创建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贸易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累计实现进口超过49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50%,总量在全国43个示范区中位列第三。同时,加快向黄河流域中西部地区拓展港口范围功能,黄岛口岸目前是原油、棉花、天然橡胶及胶乳和水产品等产品的主要进口口岸,其中,天然橡胶、棉花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重超过50%,持续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力。 搭建黄河流域高能级 “合作平台” 作为一个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造就了西海岸新区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成功举办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吸引51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嘉宾参会,参与海洋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启动建设全国唯一获批的联合国 “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治理国际合作;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543.9亿元,同比增长8.2%……均是西海岸新区致力于构建海洋合作 “制高点”的生动写照。 西海岸新区还聚焦培育科技创新策源地,充分发挥高校和科技平台集聚优势,建设黄河流域人才协同创新中心,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支持驻区高校建设特色科教平台,实施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项目,为黄河流域科技协同发展凝聚合力。入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集聚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高端海洋要素支撑平台7家、重点创新创业载体545家、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等高校21所、华大基因等新型研发机构10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0家。 “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黄河流域九省区肩负的共同使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晓城说,下一步,新区将继续推动自身发展与发挥辐射作用有机统一,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加快建设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通过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和功能平台的辐射拉动作用,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区域性功能枢纽,助推黄河流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陈蔚 隋宇飞 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