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洞察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驶入“快车道”
——第二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召开
在 “双碳”政策驱动以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产业链地位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因其天然具有的绿色属性,将摆脱附属性、伴生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驶入 “快车道”。 11月8日,第二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战略,紧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立足产业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断提高,行动不断加快,成效不断显现。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数据,2022年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75万吨、865万吨、285万吨。我国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产量将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7.4%、9.2%和4.2%。特别是再生铝,“十四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0%。预计2023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1760万吨,全球第一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地位将更加巩固。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魏成文指出,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实现有色金属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保障力度,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魏成文表示,再生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耗远低于矿产原料,与原生有色金属相比,再生铜铝铅锌的综合能耗分别只是原生金属的30%、5%、30%、15%,节能降碳效果十分明显。中铝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企业,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大力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未来,将充分发挥中央企业 “排头兵、主力军、引领者”的作用,利用铝、铜、铅锌等全产业链优势,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加快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 当前,中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绿色低碳发展正深刻影响着全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也面临着资源保障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消费增长乏力、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等挑战。 为着力推动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葛红林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聚焦资源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石。二是围绕高质高效,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强化国际合作,拓宽发展新空间。四是提升产业服务,助力打通产业 “堵点”。 面临产业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中东回收局、印度物资回收协会、马来西亚有色金属回收商会、泰国回收企业家协会、老挝回收商会一致认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各国高度融合、相互依存,要跨越发展阶段差异,努力搭建国际合作的新框架,开辟共同发展的新路径。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共同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更加强劲、更高质量的发展新格局。并发起 《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共创绿色未来》倡议。会上,老挝商会秘书长卡姆塞姆·马尼冯宣读了倡议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中东回收局会长米尔·穆吉塔巴,马来西亚有色金属商会会长陈文凯,泰国回收贸易协会秘书长颂泰·旺乍伦同与会嘉宾、代表共同见证。 (乔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