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生态环境部在日前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 夏应显介绍,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夏应显说。 值得一提的是,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风电、光伏装机超过7.5亿千瓦,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巩固提升。 “数据质量是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我部一直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对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夏应显说。 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特别是去年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准确可靠:一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二是建立 “国家-省-市”碳排放数据质量三级联审机制;三是强化监督执法;四是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夏应显说:“以日保月、以月保年的管理思路,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数据质量慎之又慎、如履薄冰的态度。我们确保每一天的数据是稳妥可靠,随着日积月累,每个月的数据也是可靠的。每个月的数据汇集到一年,这一年的数据也是准确可靠的。机制运行一年来,国家、省、市三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数据的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得到有力保障。” 夏应显表示,总体来看,企业减排意识明显提升,监管能力大幅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显著改善。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之以恒抓好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充分运用好 “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工作机制,对各地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通报,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日常监管和技术审核制度,明确技术审核标准和程序,压实重点排放单位主体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