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煤炭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增
2016年、2022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对比 (单位:亿元) 公司名称 2016年 2022年期间增幅(%)公司名称 2016年 2022年期间增幅(%) 中国神华 227.1 696.3 206.6 冀中能源 2.4 44.6 1727.0陕西煤业 27.6 351.2 1174.9 电投能源 8.2 39.9 383.9兖矿能源 21.6 307.7 1323.4 兰花科创 -6.6 32.2 ——中煤能源 20.3 182.4 799.5 甘肃能化 2.2 31.7 1327.5潞安环能 8.6 141.7 1553.2 晋控煤业 1.9 30.4 1536.6广汇能源 2.1 113.4 5403.9 山西焦化 0.4 25.8 5768.2伊泰煤炭 19.9 109.8 452.6 郑煤机 0.6 25.4 3993.5山西焦煤 4.3 107.2 2370.5 恒源煤电 0.4 25.1 7080.0神火股份 3.4 75.7 2113.7 盘江股份 2.0 21.9 1019.4华阳股份 4.3 70.3 1537.8 新集能源 2.4 20.6 752.9淮北矿业 —— 70.1 —— 天地科技 9.3 19.5 109.4山煤国际 3.1 69.8 2166.6 开滦股份 4.3 18.5 328.5平煤股份 8.4 57.3 581.5 上海能源 4.5 17.4 285.0大有能源 -19.6 15.6 —— 龙软科技 0.04 0.8 2566.7昊华能源 -0.1 13.4 —— 阳煤化工 -9.1 0.7 ——蓝焰控股 3.8 5.6 46.6 郑州煤电 -6.3 0.7 ——创力集团 1.0 4.0 320.8 安源煤业 -20.6 -0.8 ——淮河能源 4.7 3.5 -26.6 云煤能源 0.5 -1.8 -469.4辽宁能源 1.7 2.0 12.1 总 计 338.9 2749.6 711.5 数据来源:wind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 娜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 《202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为行业收入、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效率指标逐步改善,煤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在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作用下,煤炭企业扭转了从2012年以来业绩逐年下滑的趋势,煤炭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煤炭上市公司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多元化稳步推进的发展趋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表示。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以来,煤炭上市公司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营业收入大幅提升。《报告》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营收综合从2016年的684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7427亿元,增幅达到154.7%,而同时期国内GDP增幅为62.1%。 2016至2022年,37家上市公司中有34家在此期间实现营收增长,其中广汇能源(600256.SH)、郑煤机 (601717.SH)和陕西煤业 (601255.SH)营收增幅均超过400%。2022年营收过千亿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有4家,营收超过5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9家。而2016年营收过千亿和超过500亿元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分别为2家和3家,以上数据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普遍进入快速发展周期,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明显。 市值规模增长显著。37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总和从2016年的9241.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6883.4亿元,增幅达到82.7%,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增幅约为17%。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至2022年37家上市公司中仅有8家在此期间出现市值规模下滑的情况,而陕西煤业、兖矿能源(600188.SH)、山煤国际 (600546.SH)、神火股份 (000933.SZ)的市值增长幅度超过了200%。2022年市值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有4家,5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有6家;而2016年市值规模超过千亿和500亿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家和3家。市值规模扩大,资本实力增强体现了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规模增长、发展效果显著。 净利润大幅增长。2016年至2022年,37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从2016年的338.85亿元增长2022年的2749.64亿元,增幅达到711.5%,而同期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增幅为81.2%。2017年、2021年、2022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都在50%以上,显示行业进入高度景气的发展周期。 2016年至2022年,37家上市公司中有35家在此期间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陕西煤业、中煤能源 (601898.SH)、淮北矿业(600985.SH)、郑煤机、天地科技 (600582.SH)、龙软科技 (688078.SH)更是实现了净利润连续六年的增长。2022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有8家,而2016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仅有1家,显示近年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资产盈利能力增强。2016年至2022年,37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从2016年的-0.1%增长到2022年的20.5%,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从2016年的3.7%提升到2022年的19.6%,资产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37家上市公司中有34家202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2016年实现正增长,其中郑煤机和中煤能源实现了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六年增长,神火股份和山煤国际202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50%,均进入两市全部上市公司的前50名,显示出企业极强的盈利能力。 资产负债率稳定下降。2016年至2022年,37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算术平均值从2016年的57.8%下降到了2022年的52.3%,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从2016年的57.8%下降到2022年的53.5%,体现出行业整体负债率趋于下降,经营状况越来越健康,抗风险能力增强。 分公司来看,37家上市公司中有26家2022年的资产负债率相较2016年实现下降,考虑到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寻求业务转型,进行跨界并购,主动增加财务杠杆,进而提升资产负债率的情况,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整体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受煤炭价格下行、商品煤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煤炭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整体下滑。 从营业收入来看,煤炭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实现增长,中国神华 (601088.SH)同比增长2.3%,陕西煤业同比增长8.13%,新集能源 (601918.SH)同比增长11.54%;其他公司均同比下降,安源煤业 (600397.SH)、山西焦化 (600740.SH),同比分别下降33.86%、32.08%。淮北矿业、山煤国际、电投能源(002128.SZ)、恒源煤电 (600971.SH)、昊华能源 (601101.SH)、郑州煤电 (600121.SH)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在5%以内。 煤炭产业机构将进一步优化 《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供需总量将保持小幅增长。预计全国煤炭需求峰值约为45亿吨,至2030年全国煤炭需求约40亿吨。煤炭消费总量将在2027年达到高位后,呈下降趋势,2030年下降至42亿吨左右。整体来看,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将呈现“稳增-达峰-下降”的态势。 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从供给端来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97%左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的能源兜底保障作用不会改变。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包含煤矿智能化、煤炭产业基础高级化和煤炭产业供应链现代化等。我国煤炭行业坚持 “高端、数字、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条,着力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环节,将加快构建以煤炭产业为支撑,绿色低碳经济为核心,战略性新型产业为引领,煤炭与新能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煤炭产业机构将进一步优化。《报告》预测,“十四五”及今后较长时期,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持续下降,煤炭总量增长空间越来越小,倒逼煤炭行业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未来,煤炭行业还将继续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 清洁高效成煤炭产业主要发展方向。 《报告》建议,要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统筹谋划,聚焦重点领域,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合力。到2030年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实现燃煤发电净效率突破50%,每年累计节煤8亿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0亿吨;燃煤发电机组实现20%-100%的调峰,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掌握百万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套技术。 煤基与多能源融合发展空间广阔。随着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以及各种有机废弃物、生物质处理需求不断增加,探索煤炭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已成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目前,煤炭与新能源的耦合利用更多体现在电力调配上,二者深度耦合利用的各项技术仍处于研发示范或探索阶段,亟待开展煤炭与新能源化学转化、电力、热力等多种耦合形式实现,协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