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年中观察 趋势篇 重点行业利润较快增长 工业“智绿”成效显著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恢复向好,信息化发展平稳,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成效。”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国新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赵志国表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但从趋势上看,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投资持续扩张 新产品呈高增长态势 赵志国介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5、6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工业投资保持扩张,上半年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提质升级,上半年 “新三样” (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1.6%。企业效益边际改善,利润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利润结构不断优化。5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5.2%,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赵志国表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2.4%。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辆。上半年,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4.1%。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扎实推进,一批重要技术产品实现突破。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涌现出虚拟验证、共享制造等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有色金属、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赵志国表示,上半年,信息通信业赋能作用持续提升。我国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行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工业互联网 “百城千园行”纵深推进,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超27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 此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信部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化产融合作,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融资5100亿元。 稳增长扩需求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随着3月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支持制造业当家等政策举措出台实施,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势头。”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深化部省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聚焦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问题诉求解决闭环机制,推动经营主体迸发更大活力。 二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 “三品”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推动医疗装备、通用航空、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 “十四五”专项规划统筹调度,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实施专项贷款,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引导拓展重点国家及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巩固工业产品出口。 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速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发展动能。 规模水平持续提升 智能化发展态势良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制造企业改造升级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涌现出不少创新亮点。 一是智能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209个探索了智能化升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二是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型制造模式已经从概念框架走向落地实施:汽车、大飞机、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探索协同设计、虚拟验证、远程运维等模式,促进产品快速迭代和效益提升;家电、服装等消费品行业创新大规模定制、用户直连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挖掘体验价值;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实施产销一体化运营、跨工序质量管控等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本质安全和节能降耗。 三是智能制造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上半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工业控制领域发布了5项由中国专家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中国贡献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累计已达到50余项,中国专家参与了IEC/ISO/ITU中90%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工作组。同期,中美德日等17个国家85家机构联合成立了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智能制造国际多双边创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结构不断优化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系列重要部署,工业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陶青表示,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在各方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钢铁行业干熄焦、烧结余热发电等技术逐渐普及,石化行业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化装备应用水平持续提高,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平均单线规模提升至3605吨/日以上,电解铝行业新建项目全部采用400KA以上电解槽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 二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已累计对超5万家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目前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5G基站单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 三是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主要工作有:一是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推进工程。出台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健全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新打造10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0个绿色工业园区。加大绿色智能船舶、绿色建材等推广应用,实施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积极培育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二是大力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三是持续完善工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